個案分享

學障女生十年轉化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昔日堅持。換來今日坦然



「一開始時真的很辛苦」、「最初兩三年很難挨」、「當年覺得時間過得好慢」。
 
一開始、最初、當年;那現在呢?
 
「現在看著她進步,又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了」,Katie(化名)媽媽笑嘻嘻說。
 
看著子女成長,為人父母都會感到光陰似箭;但Katie媽媽對時光的體會,又較一般父母不同,因為十年前她教導Katie時,常會出現一種徒勞無功的感覺。
 
「小學時,Katie讀書就像『逢二進一』那樣,讀兩年,才學到一年的知識。尤其是串字,還記得那時我手上總是有一疊串字卡,無時無刻都要幫她串字。辛辛苦苦串好了,隔幾天換一批新詞語,上一批又已忘記不少。」Katie媽媽訴說那漫長的串字時光。
 
那時的Katie媽媽,或許就像希臘神話故事中的西西弗斯那樣,被罰要不斷推石頭上山,但到達山頂後,石頭又馬上會滾下來,令心機白廢。
 
串字記不牢,可能常見於很多學生,但是Katie的問題,絕不止於串字差。
 
小一時,Katie被評估出有讀寫困難、身體感覺統合及動作能力,語言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及認知思維能力欠佳等問題。
 
其實Katie的母親與不少家長一樣,早年已留意到女兒和其他小朋友不同:如健康院護士就曾指出Katie肌肉不發達,有部分發音發不出;幼稚園低班時她又表現孤僻,在課室從不與同學交流,甚至怕別人搶走手中玩具;到高班時,則無法串出廿六個英文字母,只能靠邊唱字母歌,唱到哪兒停下,才說得出字母次序。
 
雖然如此,但Katie媽媽和身旁的朋友當時都認為,兒童發展速度人人不同,遲些Katie就會趕上。直至小一要做填充功課,她發現Katie完全不懂得做,才真正意識到女兒需要援助。
 
幸好在疑惑之時,Katie媽媽身邊一位孩子患有讀寫障礙的家長朋友,建議她帶女兒接受評估,她也立即行動,結果驗證出Katie在學習中文字上的確出現困難。之後她帶女兒到助展會求助,治療師再為Katie作出全面的發展及學習評估後,才發現Katie 在不同的發展範疇上都有落差。
 
自此,Katie由六歲開始到助展會進行訓練,多年來維持著一周兩次、每次兩課的密度。Katie母親解釋,密密訓練是因為眼見Katie正處於兒童發展黃金期,故不想錯過機會。
 
從外面看,Katie媽媽似乎對解決Katie的問題表現得勇往直前;但她卻說當年其實也不知所措,幸得身旁一群背景類似的家長朋友互相幫助;加上助展會導師讓她明白女兒的情況,令她學會正面面對,才能來到今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泰然。
 
沿途作伴勝過孤軍作戰
 
Katie媽媽說,那班朋友的子女不少也有棘手問題,除了讀寫障礙,也有患上自閉症,或是出生時腦缺氧的:「還記得女兒評估報告有結果後,我對問題有多嚴重並不很了解,多得他們鼓勵和安慰,說Katie的問題只是『濕濕碎』,才令我感到好點,有需要時再向他們請教。」
 
廣東話雖說「人比人,比死人」,但看到比自已更壞的情況比比皆是,而對方仍能保持希望,無疑也是鼓勵自己的最佳方法。
 
「我還記得有位子女情況頗嚴重的母親跟我說:『我不求甚麼,看到小小進步已很滿足,我不會期待他和正常人一樣。』我覺得這樣想對極了,為人父母最緊要有信念,我覺得他們這麼多年都能保持樂觀,實在很厲害。」
 
助展會令她認清女兒情況
 
由小一學期末開始,助展會針對Katie多方面需要,分階段為她訓練動作、語言,社交溝通及認知思維各個領域。Katie媽媽尤記得女兒最初腰不直,上課時很易會兩邊擺或是索性伏在桌上,最後助展會為Katie做了靜觀手療來讓她身體放鬆,又加入重心感應和肢體感覺的訓練,半年左右,老師即留意到Katie的情況有所改善。
 
Katie媽媽又說,助展會導師會建議她平日如何訓練女兒,其中就曾提議她多向女兒問問題,鼓勵她多用腦思考。此外,她亦很主動,會趁每次帶女兒到助展會的機會,和助展會導師討論女兒的進展或是日常生活的處理。
 
「助展會令我明白女兒實際情況。家長除了看子女進展外,明白子女當下情況同樣重要,這樣我才能學著免卻打罵,改變自己的方式去幫她。」Katie媽媽說。
 
Katie慢慢成長,助展會除了在感知肌能、說話及記字等學習基礎能力下功夫外,也針對她的專注度和執行功能方面作出訓練,協助她在學校以至日後社會上的做事能力。Katie本來的工作記憶很弱,動輒會把原本任務忘記,故做起事情時,總是難以集中至完成。導師透過遊戲作訓練,其中一個活動是請Katie堆起豆袋,把一個氣球埋在中間,直至完全看不見為止。Kaite最初隨意堆砌,根本不理會豆袋是否完全遮掩了氣球;有時她在堆豆袋途中,又會分心做其他事而忘了任務;但經過訓練後,她慢慢學會了持續專心並且確切地完成要求。
 
導師又會協助Katie建立做功課及測驗時的正確態度及想法,令她明白「答對題目」是做功課最基本和首要的目標,胡亂填寫只能算是「做過」題目,這樣並不能達到老師所想或學習上的基本要求,故功課不會得分,而且還需要重做或改正。在考試測驗時,「在時限內完成」則是答對題目以外的第二重要目標。
 
訓練孩子掌握到每件事情會有其隱藏的要求、做好一件事就是要專心向著其要求/目的完成的道理,內容聽來像簡單易明,但對Katie來說,卻很陌生和抽象,需要導師執手指導。不過,可幸她悟性不錯,終能好好掌握。
 
當Katie升上更高年級時,解難和運用語言作抽象思考的要求就慢慢提高。這對Katie來說頗具挑戰,因當時的她,既不懂也不太愛動腦筋。於是導師用「渴望贏出比賽」來推動她,逐步提升她對解難的興趣,引發她落力去思考得勝策略。慢慢地,她由以往只愛玩講究反應速度如「冚棉胎」的遊戲,變成也對偏重策略性、組織或思考複雜的遊戲有興趣。
 
改變環境成發展轉捩點
 
在最初幾年的艱苦歲月過後,Katie在小學後期慢慢進步,她媽媽說,助展會為Katie打好基礎後,適逢女兒中二轉校,即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轉捩點。
 
因父親工作關係,Katie在中二時到內地杭州讀書。之前沒有朋友、不太喜歡動腦思考的Katie,竟在逼著適應新環境的機緣下,作出蛻變:「開學首三個月她也很緊張,不知如何和新同學溝通,還曾因胃抽筋入院。但慢慢她觀察到當地的同學很獨立,不會事事由父母安排,這文化慢慢也感染了她;到學期尾時,我和丈夫去看結業禮,她已表現得頭頭是道,反叫我坐定定看儀式,自己妥當把校服和文具交還,連她爸爸也說對她刮目相看。」Katie媽媽高興地說。
 
Katie自此大有進步,例如會為自己計劃未來、搜集升學資料、按計劃完成工作。社交上她亦變得外向,開始會和朋友上街看戲,這都令母親感到非常安慰。
 
這個改變就連Katie自己也察覺到。「有天Katie跟我說,覺得自己小學有幾年甚麼也沒有學過,惟有近年才有上學是真真正正在學習的感覺。」Katie媽媽說,很高興女兒自己也領會到自己今非昔比。
 
聽說這家有用,那家也湊效;怎樣才最能幫助子女?
 
對Katie和母親來說,助展會可說是過去十年每周必到之處,兩人對會內導師及環境都感到親切不已。Katie媽媽說,雖然中途也有不少人向她介紹其他訓練渠道,像是按摩治療或是較經濟的台灣訓練等等;但她和丈夫分析過後,覺得既然助展會的訓練全面,女兒進展也良好,那與其去別處碰運氣,重新將女兒的情況交給別人接手,還不如穩穩定定在大家有良好默契的中心繼續訓練。
 
十年過去,今天的Katie已不再需要到助展會訓練了,因為十六歲的她已婷婷玉立,留學外國。當日不和別人分享玩具、串字像拉牛上樹的小女孩,在母親、助展會及家人師長朋友的同行下,變得外向、獨立且有主見;在學習上也跟上大隊,表現積極進取。毫無疑問,Katie的人生正在綻放,日後在不同人生崗位上,想必也能好好發展。
 
 
 
助展會非常感謝Katie媽媽與我們分享女兒訓練的詳情欲知道更多關於發展遲緩的詳情請瀏覽助展會網頁http://www.pdachild.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