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總未能學會執筆?
近日到了數次幼稚園觀課,嚇然發現竟有近半數的高班學生,還未能掌握正確的前三指執筆方法,須知正確的執筆方法與書寫效率相關,現況實在令人擔心,亦令我回想起數年前一次到大學授課時,亦發現差不多的現像,同學們的執筆方式各有千秋。究竟我們的孩子執筆出了甚麼亂子?就讓我們從常見的錯誤(欠靈活的)執筆形態及其形成的原因說起:
1. 吊腕 (常見於3-4歲的幼兒)
孩子書寫的時後,手腕未能按檯,寫字時由手肘和手腕帶動筆幹,而不是由手指操控,這現像大多與上肢發展未成熟有關,手腕未能發展出穩定力,手指的獨立操控尚未開始發展。
2. 手腕屈曲 (右手執筆)
孩子的手腕未能發展出穩定向上的能力,負責將手腕拉向上的肌肉群還未夠力或未懂怎樣工作。若真的需要固定手腕,唯有用較原始的方法來執行指令,就是屈曲向下。
3. 拇指包食指
這情況多與手指指頭欠靈活和力度有關。
4. 拇指內收
這情況多與拇指欠靈活有關。
5. 指頭太近筆尖
這情況多與指頭力度或觸、動覺感應不足有關。
6. 前四指執筆:
這多與前三指與後二指的分工發展欠成熟有關
7. 握筆太緊:
由於上肢發展欠佳,包括手指未能發展出獨立的活動能力、觸覺感應不足、力度調節過弱…等,以至控筆時全隻手同時過份用力。
以上的情況都與動作發展欠佳有關。當孩子的手肌還未發展成熟時,我們就急不及待地迫他們學習操筆技巧,孩子不懂得怎讓告訴我們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唯有用其方法來接招,就是自己設計適合自己的執筆方法,一般是避開困難,運用他們操控得最好的那組肌肉來工作,由於各人發展的強弱不同,有些欠力,有些欠靈活,有些是手腕/手指不聽話……等等,所以就形成各式各樣的執筆手勢。執筆這種技巧,其實是一種自動化的動作程式,即是一種習慣,壞習慣建立後,日後要改就難了,若在幼兒時執錯筆,就容易一直錯下去,直至成年。
要預防這偏差情況繼續嚴重下去,我們真的需要做一些改革/補救的工作,例如:將書寫學習延遲至高班,在低班和中班時則循序漸進地加強動作活動,先多做攀爬、推拉、撕扯等活動,然後再做一些細緻的拇指活動,又或者可因應個別的動作和認知發展差異,來決定書寫學習的步伐,有人早些開筆,有人遲些,不用擔心,孩子們一般都會在六歲時學有所成的。
若幼兒在初學書寫時,家長/老師已發覺孩子未能用前三指執筆,請先停下來,日常先讓他多做些手部活動,待準備就緒,才再開筆,切勿強行操練,不單徒勞無功,亦會嚇怕孩子。若努力訓練半年仍未追上大隊,就應找職業治療師作評估,看看背後原因,再作針對性的訓練。
栽種有時,收割有時,況且萬事互相效力;雖然我們希望培育孩子成材,但逆天而行,往往會得不償失,書寫學習就是一個好例子。順天而行,才能助展潛能!
陳玉珍 助展會兒童發展治療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