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总未能学会执笔?
近日到了数次幼稚园观课,吓然发现竟有近半数的高班学生,还未能掌握正确的前三指执笔方法,须知正确的执笔方法与书写效率相关,现况实在令人担心,亦令我回想起数年前一次到大学授课时,亦发现差不多的现像,同学们的执笔方式各有千秋。究竟我们的孩子执笔出了甚么乱子?就让我们从常见的错误(欠灵活的)执笔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说起:
1. 吊腕 (常见于3-4岁的幼儿)
孩子书写的时后,手腕未能按檯,写字时由手肘和手腕带动笔干,而不是由手指操控,这现像大多与上肢发展未成熟有关,手腕未能发展出稳定力,手指的独立操控尚未开始发展。
2. 手腕屈曲 (右手执笔)
孩子的手腕未能发展出稳定向上的能力,负责将手腕拉向上的肌肉群还未够力或未懂怎样工作。若真的需要固定手腕,唯有用较原始的方法来执行指令,就是屈曲向下。
3. 拇指包食指
这情况多与手指指头欠灵活和力度有关。
4. 拇指内收
这情况多与拇指欠灵活有关。
5. 指头太近笔尖
这情况多与指头力度或触、动觉感应不足有关。
6. 前四指执笔:
这多与前三指与后二指的分工发展欠成熟有关
7. 握笔太紧:
由于上肢发展欠佳,包括手指未能发展出独立的活动能力、触觉感应不足、力度调节过弱…等,以至控笔时全只手同时过份用力。
以上的情况都与动作发展欠佳有关。当孩子的手肌还未发展成熟时,我们就急不及待地迫他们学习操笔技巧,孩子不懂得怎让告诉我们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唯有用其方法来接招,就是自己设计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一般是避开困难,运用他们操控得最好的那组肌肉来工作,由于各人发展的强弱不同,有些欠力,有些欠灵活,有些是手腕/手指不听话……等等,所以就形成各式各样的执笔手势。执笔这种技巧,其实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程式,即是一种习惯,坏习惯建立后,日后要改就难了,若在幼儿时执错笔,就容易一直错下去,直至成年。
要预防这偏差情况继续严重下去,我们真的需要做一些改革/补救的工作,例如:将书写学习延迟至高班,在低班和中班时则循序渐进地加强动作活动,先多做攀爬、推拉、撕扯等活动,然后再做一些细緻的拇指活动,又或者可因应个别的动作和认知发展差异,来决定书写学习的步伐,有人早些开笔,有人迟些,不用担心,孩子们一般都会在六岁时学有所成的。
若幼儿在初学书写时,家长/老师已发觉孩子未能用前三指执笔,请先停下来,日常先让他多做些手部活动,待准备就绪,才再开笔,切勿强行操练,不单徒劳无功,亦会吓怕孩子。若努力训练半年仍未追上大队,就应找职业治疗师作评估,看看背后原因,再作针对性的训练。
栽种有时,收割有时,况且万事互相效力;虽然我们希望培育孩子成材,但逆天而行,往往会得不偿失,书写学习就是一个好例子。顺天而行,才能助展潜能!
陈玉珍 助展会儿童发展治疗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