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分享

找出孩子心散的原因

常常聽到家長投訴孩子 :「玩就叻, 做功課、溫書就心散。」其實, 「心散」這行為的背後是受著非生理及生理兩大的因素影響。
 
「心散」多是非生理因素
試想想, 孩子不是一整天都「心散」的, 他們每次做功課、看電視、玩遊戲和吃飯的專注程度都不一樣。即使做同一樣事情, 他們都會有時專心, 有時「心散」。其背後的因素多數是非生理性的。在一般觀察中, 非生理性的因素如下 :
 
  1. 時間過長
    完成活動的需時長過孩子的專注時限(Attention Span)。一般來說, 孩子的專注時限是有模式可看的:2-4歲的孩子可以連續專注地工作5-15分鐘 ; 5-7歲的孩子則可以連續專注地工作15-25分鐘。 而孩子在遊戲時, 往往可以超越以上的專注時間兩至三倍, 因為遊戲比較有趣味性。要解決因這個問題而引起的「心散」, 家長可以把工作分成幾個小段, 安排孩子以「車輪轉」方式完成多個工作。
 
  1. 太難完成
    活動的程度對孩子來說太難完成, 例如孩子要寫一篇結構較深的生字, 如寫「警察」。這時候, 因為孩子覺得太難, 想起寫字便出現負面情緒,如焦慮, 繼而自信心也下降, 孩子自然地把專注力轉移到別的東西。家長想解決這個問題, 便需要找出孩子覺得困難的地方, 再加以指導。
 
  1. 未有責任感
    孩子未能建立有始有終的工作習慣及責任感。例如一些本身不太喜歡寫字的孩子, 會寫到一半便拒絕完成工作。通常孩子不是發白日夢,便是自行開始另一個活動, 當然家長便覺得孩子「心散」。那麼, 家長幫助孩子養成有始有終的工作習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1. 失去趣味
    活動不斷地重覆, 孩子已覺失去趣味, 例如吃飯時, 孩子總是呆著或是走來走去。要解決因這個問題而引起的問題, 家長不但需解釋給孩子知道那個活動的重要性, 並將日常活動加入趣味及新鮮感, 如做一些新菜式等。
 
  1. 孩子與大人「鬥氣」
    孩子若經常給大人責罵「心散」, 於是愈罵他, 他便愈「心散」。反之, 就算孩子專心的時間很短, 但若家長能捕捉到他們專心的時候加以讚許, 那麼, 孩子的自信心便會增加, 專注力也更能發揮。
 
心散的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的因素外,一些腦部發展有偏差的孩子,會因為某些生理上的因素如腦幹、小腦、前腦欠成熟, 而影響了他們的專注力的發展。 專注困難包括未能篩選訊息、不能一心二用、專注時限過短、未能遷移注意力、工作記憶容量少,以至常常忘記指示等。 而不同發展障礙的孩子的專注困難亦各有不同,以下附表可幫大家了解多些。
 
  未能篩選環境中的重要訊息 不能同時處理多個感官訊息, 注意廣度窄 專注時限較短, 或集中能力有困難 過份集中某一事物, 轉移目標能力較弱 工作記憶容量較少
自閉症
 
* *   * *
弱智
 
* * *    
專注缺失或過動症
 
    *    
學習障礙   *     *
 
註:如果家長擔心孩子的專注是非一般的「心散」, 那就該盡早帶孩子到專家處作評估, 因為只要找出孩子不專注的原因, 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度過難關。
 

何潔賢 助展會前教育主任

學前教育 (荷花出版社) 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