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分享

工程師 Jackie 的人生故事 : 不向自閉示弱 接通牆外世界 活出自信人生



早年科網熱興盛時,電腦界專才Jackie以滿分成績畢業科技大學計算科學系。如今快踏入四十歲的他,在玩具公司的軟硬件電腦部門工作十一年,因有效為公司解決技術難題,所以工作穩定,最近更晉升為部門主管,閑時又會抽空陪伴太太;驟耳聽來,人生似乎輕鬆不過。
 
只是其實在人生的首三十年,Jackie也有過很多非一般的經歷:小時失控跳上茶樓檯、在辦公室多番被同事投訴、因被指遲到而大鬧人事部、不明白結婚的意義而導致離婚、無法和陌生人攀談、甚至連開一張簡單的洗衣店單據,也得用上一年時間苦練。
 
這一切,多少與他的自閉及焦慮問題有關。幸好今天的他,能成功跳出框框思考,慢慢學會如何接通社會,把早年的菱角處理好,令人生更加暢順。
 
尖子的求職困局
Jackie讀中學時,電腦科已成績出眾,之後在香港科技大學更以滿分成績畢業,每學期皆在院長嘉許名單(Dean’s List)之列。同學都艷羨地說,他大可從云云聘書中挑選心水工作,豈料結果卻是見工多次,眼見其他成績一般的同學都上班了,他還在當倉務員、洗碗及便利店等過渡工作,直至三個月後,才終獲得一間精密機器研究公司聘用。
 
Jackie投入職場十多年,曾轉換工作三次。因為技能出色,所以工作表現不成疑問;只是自閉症人士最常見的通病——得罪人多,Jackie也不能倖免:「我說話沒有調節音量和語調,又欠缺開場白,一來就提出要求,往往像命令別人般,所以同事覺得我故意令他們難受,認為我有問題,甚至會投訴我。」
 
Jackie說,說話突兀,加上自小容易激動,令本來已危殆的社交火上加油——「Jackie又發癲啦」是同事間常說的一句話。
 
職場上火星撞地球
Jackie指,工作上另一大障礙,是看到錯誤時「必須」指出的脾性:「不理重要與否,只要發現錯誤,我都要指出和爭論,完全不理解有些時候,其實不用或不能一切都講道理。」
 
Jackie舉例指,自己一向嚴謹守時,即使晚上加班,翌日他也會趕及在八時五十九分身處升降機內,以符合公司九時上班的要求,並自忖一切準確無誤。但一次舊公司竟向他發警告信指他屢屢遲到,每天均遲到一分鐘,有一次更遲到兩分鐘。想到自己一向努力工作,就算工作至凌晨,翌日仍準時抵達,甚至不求補假,這封信自然令Jackie情緒失控。
 
為了警告信,Jackie走到人事部高聲投訴,質疑公司的時鐘是否以天文台時間作準、為何會與他的時鐘有誤差、及日後如何界定準時等等。
 
「現在才明白,當時過分講邏輯,對規矩看得太死,其實警告信沒有甚麼大不了,就算不同意,收下就算。」Jackie說,自少家人和學校教導他要守規矩,他也視之為金科玉律。但人世間的變數,卻令他感到無所適從。有同事就跟他說,在警告信事件後一周,Jackie「每一分鐘」都在重複提起此事。
 
他說自己當時絕非「黐咗線」,而是自閉的特質,令他無法自制地在腦海中不斷重覆這件事。
 
不斷模擬的影像思維
Jackie解釋,他和很多自閉症朋友一樣,都以影像去理解每件事,並會重複又重複地想像事件,尤如電腦內有一部電視在不斷重播畫面一樣。這種特質,令他較其他人更能洞悉到一個過程中的細節,能把細微問題一早點出,有利他學習及工作;但同時,當其他人聽到一件事、並馬上跳到結論時,他會在不斷模擬過程後才達到結論,令他對事物的即時反應相對較慢,並令身邊人覺得他經常「講完又講」。
 
Jackie說,影像思考和重複模擬,令他能解決其他人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像擁有超能力般:「例如同事要準備簡介會,他只會想到要帶手提電腦進會議室;但我可以即時想起除了必備的手提電腦外,會議室電掣壞了要另駁電線;投影器也欠接駁電線;向下拉的螢幕常常要很費勁才能拉下來;還有公司的手提電腦經常死機。甚至簡介會時的流程、參加者各人的問題及神情,我也已預先估算到。這一切在腦內模擬,可能只需幾秒鐘而已。」Jackie舉例說。
 
雖然人事關係不順,但自閉特質者亦有其過人之處,所以職場上自有一片天,這亦令Jackie多年來未有為意自閉問題,直至婚姻出現問題,才造就頓悟的機會。
 
Jackie早年因為對婚姻的意義和其他人不太一樣,以至與首任太太離婚收場。但奇怪的是,Jackie離婚後竟能如常上班生活,好像離婚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家人當時看在眼裡,只為他擔心;最後其姐首先提議他接受情緒輔導,這樣才促使Jackie著手處理情緒問題,並獲臨床心理學家確診有焦慮症、抑鬱症,及有自閉特質。
 
Jackie和專家相討後,決定集中處理焦慮及抑鬱問題,不求為自閉斷症。他進行了共七個月的輔導,學習表達情緒,當中包括小組課及一對一會見專家,從而有系統地建立表達情緒方法。
 
學習有系統地表達自己
輔導令Jackie學會監察身體的反應,發現心跳上升、手震、頭痛、肚痛、作嘔、重複做同一動作及咬緊牙關等,都是焦慮時會出現的特徵。「處理焦慮,令我明白到焦慮和自閉很相似,它們都不是『病』,不用『根治』,更不應把自己代入為弱者角色;只要找出思想或行為的底蘊,調節一下自己的想法,就不會那麼辛苦。」Jackie解釋道。
 
除了從訓練中得到一番體會外,Jackie說七個月中所學的也對工作極有幫助。例如他學會了對話要有「啊!」或是「我覺得」等開場白;開場白前,宜先站好、待對方留意或有眼神交流後才可開始說話;另外人與人之間視乎熟悉程度,亦要保持一定距離。
 
這些看似簡單不過的日常社交禮儀,卻是Jackie狠下苦功練習才學會的人際關係技巧。經過一番努力後,Jackie說職場上社交明顯大有改善,別人不會再覺得他懷有惡意。雖然未必能令所有人歡迎,但已較往時成功了一大步。
 
但是Jackie並不滿足於此。在情緒訓練完畢後,他破釜沉舟,在屋邨開了一間洗衣店,以此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
 
訓練東主社交能力的洗衣店
「雖然店是我開的,但最初我在櫃檯根本不敢作聲。但我很留意店內其他人如何交談,於是便多聽員工和客人對話,再加以模仿。洗衣店每日至少三十四個客人,真是一個很大的學習資源庫,書本絕對比不上。」Jackie笑說。
 
雖然勇於為自己製造社交環境,但自閉人士的社交焦慮,仍然使Jackie花上一年時間,才能夠開出一張不過是填上客人姓氏和衣物重量的洗衣店單據:「那時我雙手會不斷發抖,完全聽不到對方在說甚麼,磅數也會寫錯。」
 
經過特訓,最後Jackie由「啞子」變成屋邨的「吹水王」,被同事笑他何時何地也可與人無所不談,甚至成為今天一則有趣分享。Jackie說,解鈴還須繫鈴人,要解決社交焦慮,需要走進社會,不斷鍛鍊。
 
以自己有利的角度看待自閉
Jackie敢於承認自己是自閉人士,他笑言社會有「同情分」,公開對他有利;然而實際上外界反應也不是一致支持。在公司中,同事輕則避開他,或是裝作很諒解,但滿口「你自閉是不會明的了」等另類歧視;至於嚴重者則將所有罪名掛鉤:「公司的同事知道我自閉後,會把『弱能』、『黐線』等看法綑綁在一起界定我;另外我也聽過有同事問:『Jackie會否取刀斬人?』又或者是說自閉人士不應該拍拖、不應該結婚等等,也挺難受的。」
 
雖然社會認知仍有待加強,但Jackie並不願意視自閉為人生輸家:「與其視自閉為一個病或一件壞事,我學會了以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看待。我與人不同,不一定因為我是弱者,可能我是天才吧。你可能說我是自我欺騙,不過這樣想對我自己最有利。」

 
天才與白痴,由自己決定
Jackie在三十歲後才發現自己有自閉症特質,雖然他決定不去斷症,也不將之視為一個病或一個缺陷,選擇適應和共處,找出最好走的路融入社會,但人生的首三十年,這個「特質」,的確令他受過不少苦頭。
 
「首日上幼稚園時,老師說要闔上眼睛祈禱,我便問為何要闔上眼。從此,我就被老師視為頑劣兒童。從小到大,我都是被欺凌的對象;由高班開始,我已在想自殺方法,甚至為個別自殺方法會影響他人而感到焦慮。」Jackie童年時代的鬱結,由此可見一斑。
 
「我自小已比常人聽或看到更多資訊,例如會突然從視野中放大某一點,將別人留意不到的也察覺下來;或是在酒樓內,把鄰近幾檯茶客的對話都全聽進耳中;腦袋這樣運作,令我時常感到很辛苦,很疲累,會常常嚷著要回家。」Jackie還記得在高班時,他甚至失控走上茶樓檯上跳來跳去,被以為瘋掉。
 
這樣的童年,加上早年被逼用一套指定的學習方式,令Jackie以前在學校群體中抱有一種求存心態,絕不求出色成就:「我明明背書就像拍照般,可以整篇文章記下來,但老師總是要抽其中一句來問,那種學習方式,根本就不適合我。」
 
幸好中三一次推鉛球比賽,Jackie偶然得到第四名並獲選入校隊,首次為他帶來自信,連讀書成績也大大改善。加上中四主修理科時內容以理倫、科學原則為主,令他讀來如虎添翼,才慢慢演變成之後的科大高材生。Jackie不諱言,一切全屬「好彩」,如非這些際遇,他可能早就自殺了。
 
以道理了解社會的歪理
自閉症因為和其他人的思考方法不同、又早於別人發現問題所在,如果其他人無心聽他解釋,往往會覺得他是「傻瓜」。Jackie說,最慘的,莫過於一個負面標籤,會引來其他負面標籤,例如反應慢的人,就會被視為「傻」、「蠢」及「能力低」。
 
「但有趣的是,如果對方能耐心聽你解釋,經過磨合後,他們又會認同你,甚至會視你為『專家』。到那時,就算你說話有錯誤,大家還是會覺得你對。」一向信奉規條的Jackie,似乎已參透社會其實無甚道理可言的真相,甚至能一語道出人生中的諷刺。
 
如今能樂觀面對自己,除了公開承認有自閉特質外,Jackie亦不時在網上和其他自閉朋友分享經歷,希望幫助其他人。
 
 
以過來人對同路人忠告
對於其他同路人,Jackie有幾個簡單但深刻的忠告。首先,他建議自閉人士要建立自信。他解釋,自信是指遇到別人批評時而毋須恐懼,明白感到不開心是正常,但過後要明白,批評不會傷害到自己。因為很多自閉人士是影像思考,腦海中察覺的問題會先於別人,所以容易焦慮;又當發現別人理解不到問題所在時,焦慮就會惡性循環地加倍。因此,自閉人士要建立自信,當別人了解不到問題所在時,也要學習不用在意、不用擔心。
 
在建立自信之餘,Jackie說也要相輔相承地學習實際、基本的社交知識。他指青年及成人,可學習溝通時與人的距離,說話音量等,以實質的方法去改善社交;並可多看自閉相關的書藉及自閉人士的自學手冊,透過故事及思考題加以練習。他指這些練習自閉人士看會很有同感,是很好的自助渠道。同樣,網上有關於自閉、焦慮的討論區,也可令各人暢所欲言,有助分享經驗。
 
至於自閉兒童的父母,Jackie說家長首要是保持平常心,不要視自閉為病,並多留意孩子的行為及想法,協助孩子尋找連接世界的方法,避免有焦慮症。
 
家長可示範一些社交的通用法則,幫助孩子明白社交如何運作。另外,家長對孩子說出規條背後的原理會有幫助,如:「子女問為何在學校要乖時,家長可以直接解說課堂管理是老師的責任,假如學生走來走去,老師就教不到書,老師也可能會挨罵。」這個「赤裸的真相」,一般家長或許覺得不宜告訴小孩,或是小孩子不會聽明白;但Jackie認為有自閉特質的小朋友,不單會聽得明,甚至會在知道事情的終極規條後,學會調節自己,並舉一反三,理解老師或他人的其他行為,從而好好和世界接連。
 
助展會非常感謝Jackie的分享,假如你也希望交流心得,或是想查詢SAW的詳情,歡迎聯絡助展會。
助展會的SAW (Success At Work) 計劃是為自閉、亞氏保加徵狀及社交溝通障礙青年提供職場培訓,從「聯繫自己」、「聯繫事情」和「聯繫他人」三方面著手,協助青年改善職場上表現,成功穩定就業,從而自立生活。計劃同時歡迎其他同路人分享職場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