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沟通发展障碍的辨识与介入
自我意识与社交沟通发展
若谈及一般人的社交沟通发展,大家可能会 集中注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上的转变及调节。不过人际关系只是社交发展共中一个表现部分,而根本影响的因素却是归因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及成熟。自我意识成 熟的小孩,他们身体感官意识、情意感受意识强,会自发思考,情感表达亦比较丰富细緻,小孩从不同感观接收讯息,釐清自己的喜恶、情绪变化的因果,以此有助 建立人际关系,因为他们可以解读对方心意并互相协调,自然融入群体生活,从中得到欢愉的感觉,加强群体意识及关系意识,建立自然持续的社交关系。
反 之,社交沟通发展有障碍的小孩,他们自我意识薄弱,不会自发思考,身体感官及情意感受意识弱,很少流露情感,喜怒不形于色,有时甚至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小 孩若缺乏从感观情绪上所积存的经验,他们未能解读对方心意,未能与人协调,情感交流变得生硬、间断。这令他们的群体意识及关系意识薄弱,与人保持距离。
识别途径
老 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去识别学生是否有社交沟通发展的困难。有社交沟通发展障碍的小孩,他们的问题可以从群体意识、关系意识、解读心意的能力、持续并 计划行动的能力、自我意识及中心思想理解能力六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小孩在上课时周围游走,当中最大问题是他们的群体意识薄弱,自我意识也未发展成熟,他们 未可有意识自控身体活动,叫自己安坐,并持续计划身体活动去适应环境。另外,其他数个范畴亦会影响,他们未清楚老师心意,未能有意识地与老师同学建立关 系,他们亦可能未明上课的意思,因为内里包括安坐、安静及专心等意思。再举另一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学生经过一段时间都未可认清老师,他们的关系意识薄弱。 自我意识上,他们未有效吩咐自己眼睛去留心望眼前的人物。再者,小孩可计划身体活动并持续去望亦会影响小童在这情况的行为表现。不过在这亦希望提醒老师, 困难严重性是视乎学生的级别而衡量,幼儿班与高班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或共背后原因可能不同,老师应小心分析。
社交差异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儿 童要得到全面的发展,人际关系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每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是爱、温饱、安全感、信任,我们有了这些养分培养才可健康发展良好的人际沟通,成熟的 自我概念以及细緻的情意情感,有了这丰沃的土坏基础,就算遇到环境里的种种要求,例如学校生活规则,社交问题等,我们都可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加以协调。 而这些因素亦再次润泽我们所需的成长养分,相辅相成。可是,一些有社交沟通发展障碍的小童,他们因为感官接收及意识上的差异,得不到充足的基本成长养分, 他们未能有效发展人际沟通,自我概念和情意情感,所以遇到到外来压力时,他们不懂用适当有效的方法应付,情绪会变得失控。
与其他发展范畴的关系
有社交发展有困难的小孩,他们除了自我意识薄弱,以前数方面亦可能有影响:
身体意识方面,他们的感官意识弱,未可有效接受处理由各个感观传来的讯息,有时未会自主使用该感观。他们亦未能有效控制自己肢体去完成事情或保护自己,而且亦会局限他们时空意识的发展,因为他们只为意狭窄的时空。
在情意与群性方面,他们未能自主意识薄弱,人际关系未可发展,未能体会自己情感细緻的变化。
认知层面上,未能有效运用身体,未能积存各种经验,令他们未来探索、假想时未能准确得出相关资料,而且行动计划和自控亦会受影响。
最后语言运用方面,词汇的认识与运用面较弱,对中心思想理解亦会出现困难。
治疗手法:从根本着手
首 先,我们必须满足小孩的基本需要,给予爱与关怀,建立稳定的关系,让小孩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相处时是安全的、自然的,我们可以和他们分享食物,玩一些简单的 婴儿玩具、游戏。若小孩与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老师可以进一步训练小孩的自我意识,活动选择包括静心、感官意识训练及自主训练,让小孩重新认识自己的身 体,吸收由不同感观带来的感觉讯息,建立对不同事物的理解及变化,明白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及所带来的影响。再进一步是要增强小孩的人际意识,例如玩一些并行 式游戏 (parallel play)、孩子为主导游戏、互相分享、角色扮演、社交故事,让小孩开始认识对方感受。最后是加强人际的互动沟通,老师可编排合作性游戏、社交小组,透过 游戏,小孩可与其他小孩交流,理解不同的情况并自行协调解决。
另外,老师和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关系。老师可以安排与学生单独相处的时间,当中保持轻松愉快的气氛。老师亦可给予身体接触,如轻摸,轻拍。加强学生留意人的样貌及声音,如制造同学簿、老师簿让学生认识同班老师及同学,建立关系。
老师于说话技巧上亦可留意几点,学生可能未明白老师所说含意,所以沟通时可直接表达各人的心意,如老师知道/想…,小明想…。老师应给予多些时间学生回应,耐心等待回应,而多使用身体语言亦有效沟通。
有 些情绪较为波动的学生,老师应寻找导致情绪波动的压力的来源,可能是外来感官刺激(如﹕灯光、车声、吊扇等)、人们的反应或强烈要求、身体的接触、破坏常 规等,从而协助减少其压力源头。而老师可安排一些较乐意助人的小朋友跟有社交困难的小朋友玩,若遇上社交上的固执行为,可编写社交故事来帮助学生适应。
编写社交故事
教导有社交沟通发展障碍儿童社交技巧共中一个工具是社交故事。解释儿童在一些社交环境下所需要的适宜行为。
使用社交故事,老师首要了解儿童的需要,例如老师发现彤彤常常在排队时,争排第一;如非排第一,便发脾气。老师以些作为故事基础,并以六何法分析事件情况:
-
第一。 何事。彤彤要排第一,不能接受自己排其他位置。
-
第二。 何地。在学校里或在其他场所都表现类似行为?
-
第三。 何时。事件发生在排队时。
-
第四。 涉及人物。彤彤和其他同学。
-
第五。 为何发生。是因为彤彤喜欢第一的感觉? 喜欢接近老师? 不喜欢同学在他的前面? 这些原因老师可以跟学生和家长讨论,收集更多资料以便找根源。
-
第六。 怎样发生。彤彤每当排队时,便抢先排队; 如其他同学排头,他便非常不高兴,并坚持排头。
完成分析后,老师可以确定故事目标,如加强他对排队这个社交情境的理解,目的是让他接受自己有机会站于不同的位置,并在情绪上接受自己不能每次都排第一的现实。老师可以找有关社交故事书; 或自己编撰社交故事
。
编写时有几个步骤可以跟随:
1. 解读人们在这社交情况的心理:如排队时学生喜欢排第一,老师会按需要安排不同同学排第一
。
2. 描述真实的情况:如有些同学智排第一,有时可能是其他小朋友
。
3. 连繫到他遇到的情况:自己有时排第一,有时不是
。
4. 总括概念: 每人都有机会排第一
。
老师可以因应不同的情境及儿童的行为需要,而编写不同的社交故事,帮助儿童从故事中学习社交沟通。
何洁贤姑娘、周颖诗姑娘 前儿童发展治疗师
老师讲座《幼儿期发展差异的识别与介入》系列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