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跳跳扎大脑才开发
很多父母都喜欢文静的乖孩子,可知道孩子从零岁开始,便需要适当的运动,才能刺激大脑的发展。
静如处子并不是好
有一天,李太看见钟太的儿子十分文静的坐着看书,忍不住对钟太说:「你的孩子真乖,静静的看书,你看我的儿子扎扎跳,无时停,若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一样就好了。」钟太说:「我才不觉得有什么好,我叫他活动一下,他总是不太愿意,我反而羡慕你的儿子活跃好动,小孩子本应是这样。」其实小朋友过动或过静也不是太好,但怎样才可以拿一个平衡点呢?
要令小朋友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运动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次是合适孩子个性的活动习惯,再者,就是父母的良好榜样。
孩子做运动3大好处
1. 由婴儿开始,人就依靠身体的不同感官去探索这个世界,然后靠这些感觉所带来的刺激去学习。零至三岁是脑部发展动作系统最关键的时间,婴儿可能只把眼睛看见的东西放入口中试探,但当学会行路以后,他们会四出走动,利用触碰、跳跃去寻求刺激。
当孩子慢慢长大(大约四至六岁),得到足够的刺激及经验后,脑部会开始发展高层次的系统 – 逻辑思维、认知情绪等,他们会开始定下来,学习一些运动技巧或坐下来听故事、玩电脑等。这种由动到静的转变是儿童成长的必经阶段。若孩子在婴幼儿期不能得到足够的动感刺激,孩子日后不单只会动作技巧欠成熟,而且还会继续扎扎跳来寻求刺激,以满足脑袋需要 (因为基层的刺激发展不足)。
2. 根据很多研究显示,运动可以帮助脑部发展。运动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供应脑部的血液及氧份,脑部会因有足够的营养而增加脑部发展,亦会增加神经线与身体各部份的网络 (neural pathway),这使脑部的统合及联繫更加好,对增强专注及学习很有帮助。
3. 运动可以增强体魄,增加免疫系统的能力,亦可以增加身躯的灵活度。
根据孩子个性编排活动
但怎样做运动才算适当呢?做多少才足够呢?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偏动,有的偏静,我们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属于那一类型,才可以顺着孩子的性格培养他们。我们愈是强迫偏动的小朋友静下来,反而引起他们反感或出现不专心的情况。大约五至六岁的时候,观察小朋友在游乐场的表现便可以大约估计到自己的小孩子是偏动或偏静。偏动的小朋友活动时间特别长,好像不需要休息的,喜欢跑跳、攀爬;偏静的小朋友往往对游乐场不感兴趣,活动大约十五分钟便坐下来休息,喜欢看别人玩多过自己参与。
了解自己小朋友的性格之后,就可以开始计划怎样建立一个「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生活习惯给他们。
每天运动时间的组合对于偏动或偏静的小朋友也有所不同,对于偏动的小朋友,运动的内容最好是大动作 (摇盪、弹跳、走动) ,他们需要较长的活动时间或多几次的分段式活动,这对他们的专注也有帮助。例如可以进行 20 - 30 分钟的运动后,休息一会儿,才开始做功课,并每隔两小时做一次运动,这可以给小朋友一个刺激,加速脑部的活动状态,做功课时也会专心些。此外,家长亦需为孩子每天安排一些静态的活动:如阅读、砌模型、听音乐等,让孩子学习静中作乐。
对于偏静的小朋友,活动时段就未必需要分为多段,但每天至少需要两次活动时间,除了平日的运动外,父母也可以为他们定立一些运动日,或寻找一些他们有兴趣的运动班参加,令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或让他们接触多些活跃的小朋友,从群体生活中了解活动的好处。
零至六岁是建立这个生活习惯的好时机,持之而恆,大约七岁的时候,他们应该可以掌握这个生活态度。
父母多做运动立榜样
除了运动之外,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大多数的小朋友均喜欢模仿父母。假如父母欲教导孩子「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但未能以身作则,一边工作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喊着孩子要专心做功课,又或者去游乐场的时候坐在一边喊着玩得开心点,却没有参与融入小孩子的活动当中,小朋友就很难从父母身上学懂工作时认真,玩乐时尽情的道理。
有时除以上情况外,发觉某些父母本身偏动,喜欢周围走动,坐下来不足三十分钟便会走来走去,但却要小朋友坐下来几个小时;又见到一些偏静的家长,他们一个月也不做一次运动,却埋怨自己的小朋友不做运动。所以父母本身对运动的态度及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先要改变自己,才明白怎样可以更有效地改变小朋友。
过静,过动是警号
当发现小朋友的好动心态异于其他小朋友、失控的不能停下来,或只会一个人望着窗看风景,从不起劲去参与,甚至逃避任何体育活动时,便要为意小朋友是否被其他问题缠绕着,是否过度活跃、过份内向、感觉统合失调等等,对于这些小朋友,家长的处理便要加倍小心。因为他们的好动或偏静有可能是受到他们脑部的发展偏差所影响,他们不是不想静下来或活泼好动,只是他们控制不到而已。若发现小朋友有以上情况,最好还是请教专业人士。
王道箕 助展会前儿童发展治疗师
学前教育 (荷花出版社)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