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童言交流。 从「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康復过来
「他在家中明明畅所欲言,但在学校和外面时却完全不讲话,他会慢慢好起来吗?」
选择性缄默症- 儿童焦虑症的一种
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简称SM。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出版的《DSM-5精神疾病诊断准则手册》,SM儿童在轻松或认为安全的环境下(如家中或和家人在一起)可以自然和正常地用说话表达自己,但他们却持续在另一些社交环境下(如在学校,餐厅,商场, 或有亲友来访家中时…等),然而,孩子的理解和学习上也是正常的。
但每个SM孩子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人会完全无法回应、有些则可轻量说话、有些只是无法回应特定的环境或人(例: 某学校老师、某医生)、有些则即使身在家中,只要有亲朋到访,也马上无法开口。而断症条件还包括这些情况必须影响学习或工作、持续一个月或以上等。
SM的病因目前未有定案,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年的统计数字指,SM在人口中出现率由0.03至1%不等。
SM病发时间多为五岁前。大部分病发儿童在两三岁时开始出现症状,成人最初不为意,多以为小孩只是较害羞。
虽然有个别例子可以凭转换环境、如由幼稚园升小学后自然痊癒,但也有儿童会继续缄默到年长。这样对社交、学习及工作均会造成影响,严重者更可能会演变成连在家也不作声,影响精神健康。
相辅相成的因果治疗对策
其实, 根据平日的临床及潜意识身心排列的观察所见,我们发现SM孩子在社交环境不止感到焦虑,其实是恐惧,身体进入冰封僵硬的生理防卫状态。他们全身呈现紧张状态,肩膀及喉头会变得像冰封般,甚至面无表情,眼珠也动不了,说话当然出不了来。
而恐惧的源头,可以是无明的,也可以跟儿时经歷过的心理阴影或创伤经验有关,或是由家庭及亲子关系的纠结而来,并常结合孩子天生的害羞内向, 固执及要话事的性情。
除了转换环境如转校之外,治疗方法可大致分为「以因为本」、「以果为本」及两者混合。
在「以因为本」的治疗中,治疗师的目标透过各种方法, 寻找心因,后选取合适孩子情况的身心疗法(例 : 游戏、艺术、体感创伤、家庭治疗等),从而作出抒解。至于「以果为本」的治疗,则引用行为治疗及环境介入方法,透过慢慢拉阔患者的轻松空间及从新建立回应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确诊后,我们建议家长找专业的心理学家/治疗师作伙伴,从不同治疗方案中,共同商讨找出适合孩子独特状况的方法作出尝试。一般来说,经过约八至十二次治疗后,即可看出方案是否有帮助。但整个治疗过程的时间因人而异,有些只需数个月,有些或需数年。
个案分享:从选择性缄默症康復过来
五岁的男童Jim (化名)在确诊患上SM后来到助展会进行治疗。
Jim在家中非常喜欢讲话,会说故事及唱歌,他的学习能力、串字、记忆力和数学都很好,只是难以在学校说话。同时,他常常要母亲做这做那及向她发脾气,家人都觉得他很霸道。其实自约两岁起,父母留意到他非常内向和害羞,一不在家就保持缄默。当其他人(包括常见的亲戚或爸妈的朋友)想逗他玩或和他说话时,无论态度几友善,他会即时全身僵硬,瞪着眼望对方,木无表情,紧闭双唇,也常躲在爸妈背后。
助展会採用结合「以因为本」及「以果为本」的治疗模式。
开始治疗前,我们花了数小时向Jim的爸妈查明歷史和背景,发现他天生怕生和很硬颈,亦有两次离家在外及跟外人交往时有近创伤性的经验,一次是一岁多时因急病留院,曾连续多天每天被妈妈及医护人员压着作打针治疗,自此对母亲却表现出一种又爱又恨的感觉:既倚赖母亲,同时又爱向母亲发脾气。另外,家长因觉得他性格害羞,所以安排他两岁就入读幼儿园时,那次用快速分离法,强硬地把Jim 带进班房, 他当时曾哭了整整三个月,并在此以后开始默不作声。这两次经验相信是让SM发芽的因。
游戏增加安全感
Jim开始到助展会进行治疗之初,我们为他提供自由玩耍及艺术活动的机会。导师在游戏中先成为他的「资源提供者」,不断协助他玩,为他递玩具,亦不限制他要怎样玩,期望过程中Jim会得到安全感、人和物的操控感和快乐。这期间导师不会强求和Jim对话,只会令他感受到我们有留意他、理解他的需要、会等候他,令他感到安全及被观看见。
之后,导师会在课堂中令Jim知道,自己是知道他懂得说话、也很希望听到他说话的。但无论他说话否,他表达自己是有意义的。导师会轻轻加入「要哪件玩具呀?』等问题,并欢迎他用任何方法表达心意,如手势、眼神或声音表达自己。慢慢,Jim 可轻松以手指指点头和摇头表达心意。
破解喉咙冰封的感官动态游戏治疗
游戏不单是静态的,导师也刻意安排Jim进行刺激的动态游戏,如盪鞦韆、追逐、攻防战等感官刺激的游戏,务求令他全身放松,引发身体解冻至喉咙可发声以表达情感,推高他的心情至忘形大笑或大叫。事实上,Jim也真的由大叫大笑,后来变成自己跟自己说一两句话,由无声变成发声。
家长加入训练
再加一步,导师待Jim爸妈心态准备好时,邀请他们加入一同玩耍。他们在房间单独地一起玩动态游戏,好引发Jim 能轻松地在助展会内跟父母说话。继后,导师慢慢加入他们一家一起玩耍,并在这些互动活动中,角色也由旁观者和被动的协助性玩伴,变成互动、一起玩的玩伴。
后来,Jim开始用轻轻的喷气方式有意识地跟导师说话了。
亲子关系重塑
助展会再加入「以因为本」的治疗,运用身心灵系统排列(即潜意识心理剧),为Jim探索和疗癒跟SM有关的心灵伤口,以加速Jim康復的时间。
从潜意识心理剧中,我们及家长看见Jim 的社交惊恐跟入院及初入学的经验真的有关,它们在心灵留下了外边环境/成人都是错觉,「他们很恐怖,会来捉我,但我无力逃脱,妈妈不帮自己,甚至还是帮兇呢!」,当隐藏的魔咒、情感和渴求被呈现和得到接纳,亲子关系透过心灵对话修和,那些心灵的痛苦也自然地被转化了。
事后,导师设计了针对性的游戏来落地转化Jim对妈妈又爱又恨的态度。
导师也安排了Jim 和妈妈一队,跟导师互动玩耍,玩买卖游戏。当要跟导师表达需要时, 例 : 拿东西,导师指示母亲主动提供帮助,尽量把「告诉妈妈…让妈妈帮你…」等字眼挂在嘴边,制造一种主导、保护Jim的环境;果然,玩不了多久,Jim就由躲在母亲身后,改为走在前头,自行跟导师表达需要,毋需妈妈庇护了。这手法好让他从新体会到母亲是可以依靠和信赖的人,并去除过往对母亲的怒火。
在多元治疗下,Jim的情况明显改善。先是Jim在诊所看医生时开口回答问题;其后,Jim 也在家庭聚会中叫人和说谢谢;再后来,他在学校班上也用嘴巴回应老师了;在近一年后,Jim在外全面开口讲话了!
虽然Jim 这个案不能代表其他SM孩子的情况,但他的康復无疑带来了希望,并给了我们治疗SM的信心。期待更多SM的孩子早日走出困局!
妈妈与我们分享儿子在助展会的经歷。欲知道更多详情,请浏览助展会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