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嬰兒最重要識得玩




嬰兒「玩耍」的意義

            一直以來大多數人都認為嬰兒甚麼也不懂,只懂吃、哭和睡。但隨著各界對嬰兒時期展開探索,進入他們的奇妙世界後,讓我們對他們作了180度的改觀。究竟他 們的「成長歷程」是怎樣的呢?作為父母的又怎樣能「看著」孩子從玩耍中成長呢?就讓我們在這裡分享一些從嬰幼兒的玩耍去了解其發展的工作經驗。
 
玩耍的形式
根據著名的兒童認知學者皮亞杰的理論,兒童的發展階段是一段緊接一段而來的, 如果上一階段未能完全發展成熟,新的階段是不會開始的。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大部份孩子都會在相約的階段不停重覆著一些動作,但當該階段完成後, 此種行為便會減少, 進而演變成另一種新的動作。
 
5-6個月
有 「手多多」的情況,不論是在家中或在街上,只要看到會動的東西,例如吊在床上的吊飾、或會轉動的東西等, 便會像金屬遇著磁石般,不其然的被吸引著, 然後會伸出小手, 想去抓住那些物品;又或者看到人的動作、表情, 或聽到一些聲音, 都會顯得很興奮, 繼而以笑和舞動小手來表示他的心情。事實上這是一種特有的「玩耍」方式,亦正正顯示了孩子的腦部正發展到視覺和動作互相協調的階段。同時, 亦是社交智能的開端, 這期間他們需要不停地練習如何將眼睛看到物品,經由手部作出有意識的動作。
 
9個月至1歲
由 於學會了爬行, 活動範圍較大, 最主要的活動是撿拾地上的東西, 把玩一會兒, 然後放進口中, 或扔擲手中的物件, 及可以主動與成人對玩一些身體動作的遊戲;及至週歲後,腦部已發展出較佳的身體控制能力, 攀爬這種遊戲模式亦相繼出現。此時, 腦部的認知區亦開始活躍起來, 他們的遊戲方式也變得多姿多采。由於在發展過程中, 一系列從四肢感覺得來的特性被一一儲存起來, 所以他們事事先用手來探索, 然後付諸於行動 - 「玩」。
 
在玩的過程中, 又不斷的吸收從感覺功能(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及味覺)而得到的「知識」,因此, 腦部得以進一步的發展,成為另一發展的重要基礎。此外, 嬰幼兒孩子開始享受與成人作互動遊戲, 和模仿成人的動作等, 這些舉動, 總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1歲警戒訊號
當你的寶寶總喜歡靜靜地安睡, 對身旁的物件或聲音不感興趣, 也不理睬別人, 作為父母的便要多加留意了, 這可能顯示了寶寶的腦部發展有了點障礙, 應立即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2歲後
大 部份2歲後的幼兒, 因為已經累積了相當玩的經驗, 並有足夠的理解力, 因此能夠進行一些抽象遊戲, 例如:孩子拿著圓形的東西玩著駕駛車輛的遊戲、把積木放在碟上拿給別人吃等。同時,幼兒亦會利用相似的玩具做出模仿成人日常活動的遊戲,例如:煮飯仔、抹 檯椅、做司機等。這段時期, 幼兒的活動對象, 由成人轉移至其他同齡的幼兒, 玩耍的方式有更多的變化。懂得玩模擬遊戲和抽象遊戲不單表示著幼兒的腦部發展日趨完整, 而其認知概念明顯地在正常發展。
 
2歲警戒訊號
當幼兒到此階段, 只愛獨坐一旁, 跟不上別人的遊戲, 只沉醉於把玩某一玩具和某一種玩法, 父母便應留意這不尋常的「玩耍」方式了。因為這正好顯示出孩子的腦部發展出現了某程度上的障礙,應儘快向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嬰幼兒需要父母作為玩伴
            嬰幼兒大部份的知識, 都是靠模仿身旁的人而得到。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位「玩伴」的人------孩子的父母,便應明白玩伴的重要。嬰兒自出生起便對人產生自然的興趣,這不只 是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更是學習語言、動作、情感的表達的最初對象, 親密的關係, 能令孩子對人產生互相信任。
 
            由於嬰幼兒期的小朋友只帶著有限的認知能力,常常在「錯誤中學習」,而領略到的概念亦需要重覆的練習,孩子靠本身自行製造練習情景實在有限,他們始終需要 父母給予多些機會讓他們練習這些「遊戲」,雖然會為父母帶來一些不便,但是最後卻能讓孩子的發展盡快打好基礎,從而能進入另一個新階段。從另外一角度來 看,帶給父母的「麻煩」時期亦相對縮短。
           
此外, 父母還需要與他們一起「玩」, 並從中作「解話先生」。因為有成人於孩子「遊戲」時在旁加以說明,不但可以減少犯錯的機會, 同時也加強了孩子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使發展更加順利。所以當下次看到孩子不停「咕咕咕」的跟你「說話」時,你便應「回答」他。因為他們正在學習怎樣與人溝通, 同時, 亦在練習如何於呼氣時振動聲帶,為將來學說話而作準備。當幼兒「擲東西」時,何不鼓勵他們把玩後的玩具或用具擲進箱中,學習把玩具放置妥當呢?我們應常記 著當他們在家中東敲敲、西打打時, 或玩著日日不同,天天新款的「遊戲」時,我們不應感到煩惱, 及努力阻止,相反應感到高興,何不與他們齊來盡興, 因這是必經的階段,孩子在練習腦袋嘛!
 


吳淑芬 助展會前教育主任

學前教育 (荷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