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識心療法的理念與活動 Self Consciousness Awakening Therapy (Self-CAT)


「識心療法」是一個有關開啟自心意識功能的療法。它的創立為的是幫助那些意識能力發展微弱的孩子,特別適用於受著自閉侯群症(包括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自閉症徵狀等)所困擾的孩子及青少年。
 
「識心療法」中的『識』,乃意識或覺知意思,而『識心』乃是自覺的心。其實,人自出娘胎以來,我們意識的心會無時無刻地聯繫自己的眼、耳、鼻、舌和身體的肌膚,覺知到自己體內和外在環境(包括人、空間及事物)的情況,再自然生起感受、意欲和判斷思考,最後主動地運用身體(包括肢體和面部)和說話作出行動內表達自己,幫助自己獲得安全感、滿足慾望、理解和聯繫外界。還有,此意識的心還包括覺知自己的存在和生命,意識自己是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亦因此生起反思和為自己未來作出打算或夢想等能力。
 
是自我意識的起步點,是人們自主意識和自我保護的基石,在一歲前已起動。有了自覺和自主意識後,人們繼續開展自創、專注自控及自我計劃等能力,再到近三歲時就形成初步的我你他概念了;到了這時,孩子們就自動自覺和輕鬆地踏進群體生活,從互動中領悟與朋輩相處之道和學習社會規範的課題了。
 
在近二十年來跟亞氏保加症、高功能自閉症、或有自閉症徵狀等學生的接觸中,筆者發現不論智力高低和年齡大小如何,孩子們的自我意識發展遠遠落後大隊,大多停留在幼兒期,而有些甚至停滯在嬰兒期。那些應在兩歲前出現的自覺、自主、自我保護等能力仍未發展成熟,嚴重的可以連對最基本生理狀況和意欲的覺知都顯困難,例:不知肚飽、舒服不舒服、未能為自己作出簡單選擇,未知自己被人侵犯又或未懂出手推開別人…等。
 
孩子們的心大多很模糊,有關自己的心和身在那裡、身體在做什麼,眼在看到什麼,耳在聽見什麼,皮膚在接觸著什麼、口在嚐及鼻在嗅到什麼、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等訊息,常常都是單薄和偏差的;況且這些訊息又在不停變化當中,故可想像,孩子們要對這世界作出適當和恰如其分的反應,何其困難!。若一個人對自己的經驗也未能掌握,又怎能期望他們心向他人,能理解和回應他人的需要呢!
 
在『識心療法』中,我們會在眼、耳、鼻、舌、身和思想意識範疇中,因應個別孩子的需要,有策略地為他們提供一些身體及感官刺激活動,啟動他們的心,引領孩子作出情感、意欲、想法及行動等的自然反應,幫助孩子們先接觸自己,聯繫外界,建立自覺、自主和自我保護的腦神經網絡,聯繫自己和外界。我們看見,當孩子們自心意識開啟後,他們向外和向上發展的心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待這時讓孩子接受語言、思維、社交及感統肌能等訓練,效果更佳。



 
覺活動舉例:用心嗅世界
 
活動目的:
透過嗅覺意識的開發,誘發孩子的自然情緒反應,提升他的安全感和對外界的注意,並建立表達及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內容:
首先預備數種不同味道的物料,例: 食材、植物(建議是氣味較濃烈的),有些是氣味芬芳的,有些是難聞的,分別放在杯子內並遮蓋著,不讓孩子見到,跟着讓孩子逐一嗅嗅。
 


引導手法及提示:
1.    在過程中,導師會減少說話,只運用簡單的提示如「聞吓」、「再聞」、「繼續聞」,然後耐心靜靜等待孩子有面部表情、手勢或其他動作和聲音反應、顯示他喜歡/不喜歡/;或向導師示意繼續或停止等回應為止。舉例說,上述所指的包括行動回應(如:推開食物、轉臉等)或口頭回應(如說「好臭」、「好酸」及問「這是什麼?」等) 。
2.    若孩子在嗅食材時只不斷去推敲杯子內的是什麼,而沒顯示任何情感反應的話,導師便須引領孩子不要再作猜想,繼續嗅便可。
 
訓練前後的改變:
  • 有些孩子初時不清楚鼻子在哪裡,會把食材放在下巴附近來聞,後來學會有意識運用鼻子聞東西。
  • 有些孩子初時對氣味太敏感,會抗拒聞任何東西,情緒反應過大。後來變得能顯出喜惡,亦能作出恰當的反應。
  • 由於孩子已開始有嗅覺意識,他們的情緒會較為穩定,會較安心及敢於接觸及探索世界,也會多留意外界的事物。
  • 有些孩子會多了用「我」字句,表達自己所思所感,如「我喜歡/不喜歡」等。這種自我情感表達也會逐漸延伸至其他事物上,孩子會多了用「我」字句,表達自己所思所感,如「我喜歡/不喜歡」。
  • 有些孩子初時就算將刺激物放在鼻前,可能只是一個姿勢,不是真的用心來嗅,反而很多時直接進入思維狀態,不斷地猜想杯子內的食材是什麼,沒有甚麼情感反應,亦不知自己喜不喜歡。訓練後,由於他們能真的聞到,真的注意到各種事物,他們會更自發表達聞東西後的感覺或喜歡的程度,及自然地用行動作出回應。
  • 部分孩子當嗅東西時,就算他立即轉臉和用手推開刺激物,但若問他喜不喜歡,他會答喜歡,顯示其語言跟其心意並未統合。後來聽多了導師的正確描述自己的反應後,其在運用說話表達意欲情感比之前恰當。



視覺活動舉例:用眼看世界

活動目的:
讓孩子學習有意識地運用雙眼,觀看四週環境,從而能多注意身邊事物
 
先備條件:
孩子已能跟從指示,明白看到及看不到的意思,並能說出日常物件名稱
 
活動內容:
1.    孩子坐定在房間內的某一位置,一邊觀看周圍環  境,一邊告訴引導者他所看到的事物。
2.    引導者可着孩子於指定時間內儘量說出所見到的,或要求說出指定數目的事物。
3.    可在一處的不同位置觀看,到不同大小形態的地方,在室內或室外等處練習,望向窗外也可以
 
 引領提示:
1.    導師需站在或坐在孩子的旁邊帶領孩子
2.    當孩子停留在某一位置時,或再看不到新的角度時,可用手輕輕帶動孩子的頭或他的上肢移向新的方向繼續觀看
3.    孩子初時多看得較慢,引導者只需耐心等待便可  
                      
訓練前後的改變:
  • 很多孩子在訓練前都只會選擇地看某些他心有所屬的東西,例:車、鐘......等。後來觀看環境時的視野由狹窄變得較廣,心態也較現況開放了。
  • 孩子觀察環境的速度,幅度都提升了,比訓練前較快、較遠、幅度較大和較全面。有些孩子在以往可能要走到物件面前,走得很近,才會覺得看見物件,現在從遠處也能看見並指出物件。這些孩子的身體比前安定,少了走動。可能因為現在能運用雙眼,望向近遠,視野比之前大和闊,不需走來走去來看東西。
  • 在玩玩具方面,孩子的表現也隨著視覺意識的建立變得不同了。有些孩子會比訓練前多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玩具,會前後左右或反過來檢視玩具,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而另外一些孩子則會開始嘗試把玩具放在不同位置來玩,例:玩車時不會只停在某一處將車子推前推後來玩,而能把車開到房間中的不同位置。
  • 在說話內容中,有些孩子會多了運用「嗰度xxxx」、「呢度xxx」這些句式,這顯示孩子能為意外界的空間位置。此外,孩子說話時並多用手指表達心裡所看,即自然地一面說,一面用手指指向那位置。同時,孩子大多了說「我見到…….」來分享他在生活裡的經驗,例:告訴父母學校裡所看到的事情,甚至能運用視覺經驗來解說他為什麼知道一些事情,例:「點解你話xx.?」他會說:「因為我見到……   」視覺意識的運用的層面就會越深及越廣,語言及思維程度越高。
  • 望向別人用手示意的方向時,更快更準。
  • 手指或所指閱讀速度快了和吸納的內容多了。
  • 多了用手指指向遠處,手指指向目標時,雙手一般伸展得較以往直。
  • 看圖畫時看到的畫面比前闊,吸納的內容比前多。



聽覺活動舉例:用心聽世界

活動目的:
幫助孩子學習怎樣用心聆聽
 
先備條件:
孩子能跟從簡單指示和對答,並能明白用心聽,有沒有、聽到及聽不到等的意思
 
活動內容:
孩子載上眼罩,著他把心放在耳朵處,用心聆聽四  周有什麼聲音,直到老師說「停」。聽過1-5分鐘後,著孩子回答問題:你/xx之前有沒有聽到xx的聲音(例:某數字、拍掌聲、歌唱、呼叫...... (有些是出現過的聲音,有些則沒有). 若孩子能力高些,可請他數說出他剛聽到什麼,及沒聽到什麼  
 
引領提示:
1.    多在聲音間製造長短不一的空檔,讓孩子體會聆聽跟外界聲音無關,是由自己的心控制的。
2.    若孩子答錯了,或答得很少,不需提示,只需要下次製造聲音時加長時間,直至他聽到才停下;又可著他聽到有聲就舉手示意;聲音消失後,就把手放下。
 
訓練前後的改變:
  • 孩子的聽覺接收訊息的能力提高了,他們能更專注聆聽別人的說話。
  • 有些孩子答非所問的情況減少,交談時的回應較自然流暢。
  • 有些孩子的聽覺敏感度減低了,情緒較平靜,特別是對突如其來的聲音(如拍掌歡呼)的反應。
 
 
助展會通訊2012.4
 

想了解更多關於「識心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