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Studies

「會有那一天嗎?」 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心路歷程



 在女兒兩歲多三歲時,㬢㬢媽媽(假名)第一次聽見女兒叫「媽咪」。
 
「那時姑娘跟我說,到日後她不斷叫『媽咪』時,你就會嫌煩。可是當時我卻在想,不知道有沒有那一天呢。」重提舊事,㬢㬢媽媽還是戚戚焉。
 
㬢㬢是一位有發展遲緩的小女孩,年幼時不作聲,也不發脾氣,頂多偶然發出像嬰兒般的聲音。不知就裡者,只以為她是個乖巧安靜的幼童,然而持續靜默卻令㬢㬢媽媽一度擔心女兒是啞的。
 
是以這一聲遲來的「媽咪」,雖令她在苦澀中帶來一點甘甜,但她頓時又為往後日子感到擔心不已。
 
㬢㬢是媽媽的第一個孩子,她很早就發現女兒與人不同;由她四個月大不喝奶開始,母女倆的不平凡旅程隨即展開。
 
儘管母嬰院的職員安慰㬢㬢媽媽,說嬰兒只是進入厭奶期,但女兒不吃奶的情況持續,㬢㬢媽媽惟有求診兒科。醫生發現女兒欠缺眼神接觸,發展也比同齡幼童慢,但照過磁力共振後,還是沒有查出實際原因。
 
無奈之下,㬢㬢媽媽經轉介,帶著這個安靜的女兒做遍大大小小的訓練。單對單的有、小組的也有;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也不缺,就連中醫和針灸也出動了,可是女兒的情況卻不見得有很大改善;她還記得上幼兒院半年後,學校跟她說全日班難以照顧其女兒,要她退而求次改上半日班或是乾脆轉校。
 
訓練無間
在滿腦問號之際,㬢㬢媽媽在助展會看到希望:「我當時最想知道女兒何時才會說話。我問遍所有機構也沒有明確答案,只有助展會能夠實在跟我說,大概三歲時就可以。」
 
的確,女兒在那時終於叫「媽咪」了。
 
就這樣,由女兒兩歲開始,至今七年,㬢㬢媽媽從無間斷帶女兒到助展會訓練。
 
㬢㬢最初除了有發展遲緩、不開口說話的情況外,體格也非常瘦小,動作發展亦見遲緩,平衡力很差,動輒會跌倒地上,另外也經常有流口水的情況。
 
 
 
㬢㬢媽媽說助展會七年來的訓練,對女兒無論是語言、認知思維還是行動能力上都有幫助。她說由以前學會叫「媽咪」、慢慢掌握走路時的重心、到現在大了學會「駁咀」,都是日積月累下的進展。
 
丟下圖書交朋友去
不過論改變程度,㬢㬢媽媽說上小學的女兒改變最為明顯;她笑說,女兒的改變包括從學校的「借書龍虎榜」中跌出頭十位!只是這個「壞消息」非但沒有令㬢㬢媽媽不滿,反而感到相當鼓舞:「去年她沒有朋友作伴,小息時便常常借書看,自然長期穩佔龍虎榜十名以內;今年她沒有再帶圖書回家,也沒有入圍;我問她小息在做甚麼,她說小息去了行街街和玩呼拉圈。」
 
相信所有發展上有阻滯兒童的家長,都會明白㬢㬢媽媽的歡欣,畢竟打開社交圈對孩子而言,從來不容易。
 
除了慶幸女兒擴展了社交能力,不用再埋頭圖書外,㬢㬢媽媽說從這件事上也看到女兒表達能力在進步:「去年她還未有能力表達自己,只能回答是或否;今年她已能告訴我小息時在做甚麼。」
 
雖然女兒的發展障礙令一家人忙於應付,卻也為㬢㬢媽媽對管教子女上帶來啟發:「回想起來,如果不是女兒的情況,我想我一定會個會極力催谷子女、安排他們上密集課程的怪獸家長。就是因為她,令我明白子女健康快樂才是最重要,所以現在弟弟上小學,我也不會逼他學這學那。」
 
兒童發展不能頭痛醫頭
千帆過盡,㬢㬢媽媽說,自己最初甚麼都不認識,見女兒不作聲,就希望可以訓練她說話;幸好在助展會這幾年,見證到治療師為㬢㬢在不同階段安排不同範疇的訓練,才明白女兒的發展需要其實還有很多方面。
 
助展會兒童發展治療顧問亦表示,兒童的發展是互維互利及環環相扣的,訓練效果往往會牽一髮動全身;若能把握機會,在恰當之時提供所需的重點刺激,孩子不單會在某方面有所進步,其他地方也會被帶動起來;就以㬢㬢為例,助展會協助她建立視覺思維能力後,她的書寫和說話能力也隨之進步,繼而還帶動她的社交溝通能力向上。
 
㬢㬢媽媽由早年的擔憂、之後為女兒找訓練而奔波、到現在耐心地周復周帶女兒到助展會,過程自不輕鬆。然而縱是辛苦,因為付出得到成果,因此也同時擁用甜蜜的回憶…還有一嚐被叫「媽咪」叫到煩的滋味!
 

 
合適的訓練,為孩子打通成長的任督二脈
 
㬢㬢媽媽帶發展遲緩的女兒到助展會訓練已有七個年頭。穩定、長期的訓練,付出的不單止是金錢和時間,還要有相當毅力和信心。推動㬢㬢媽媽繼續跑下去的,是女兒在助展會得到的改進。
 
「公平點說,要是讓她在其他機構做訓練,也一定會有進步;但她對助展會針對式的訓練非常受落,所以訓練效果就事半功倍。」㬢㬢媽媽這樣解釋她的不二之選。
 
㬢㬢媽媽最初認識助展會一位言語治療師,獲建議可在家中為女兒進行按摩,改善她的說話能力。她即管試做,竟在一星期後從靜默的女兒口中,首次聽到一個有意義的字,;於是她再到助展會聽講座詳細了解,並從此安排女兒接受訓練。
 
總結七年經驗,㬢㬢媽媽說覺得助展會就像中醫,較著重孩子內在的問題,會先全盤檢視,補充內在所欠缺的,才從外加強其他方面的能力。其他女兒曾進行訓練的機構,則較大多針對個別方面的定點訓練。
 
不單調的訓練內容
㬢㬢媽媽會有上述看法,全因她早年曾帶女兒到過很多不同地方訓練,包括政府和大小私人機構。她說政府的支援太少,很快就停止了:「訓練只有半小時到45分鐘,下一節要等一到三個月,實在等太久,太浪費孩子的時間了。」
 
另外,㬢㬢也試過經常被要求做重複的訓練活動,令女兒難以提起興趣,㬢㬢媽媽回憶道:「例如練小肌肉,他們永遠要她穿珠,重複又重複下,女兒都不感興趣,自然做不好,我在旁看得心急了,便忍不住催促她,結果還影響了感情。」這些訓練她也停止了。
 
「但是同一類訓練,助展會卻會以學生為本,給女兒橙和雞蛋,讓她握著橙來把弄,又從剝蛋殻中學習用肌肉;單是這點細微的分別,已足夠令小朋友因為感到新奇而投入得多。」㬢㬢媽媽舉例說。
 
訓練以外同樣關心
㬢㬢媽媽又說以往曾到的訓練機構,總是忙著上下課,導師根本無暇與家長跟進子女進展。但助展會的導師,一直以來都很樂意與家長溝通,即使忙於上課,也會稍後回覆,並定期與家長會面討論。
 
但教她最意外的,還是助展會在訓練以外所給予的其他意見:「導師曾為㬢㬢升讀國際學校、本地學校還是特殊學校給我意見,另外又教我如何讓她和弟弟好好相處,並疏導我在管教時的情緒問題,我連何時教她洗澡也曾請教導師。所以他們的建議對我一家都很有用,不單單是處理女兒一個人而已。」
 
總括女兒七年來的經驗,㬢㬢媽媽覺得助展會很樂意支援家長,有大小問題都可以直接查問,有時連家長也留意不到的,導師已事先察覺提出,例如早年導師就曾告訴她女兒爬行時,以手腕而非手掌著力,並為此找出解決方案,令她感到十分周到,所以她認為,除了悉心照顧外,家長為子女選擇良好、適合的訓練機構,一樣重要。

助展會非常感謝㬢㬢媽媽與我們分享女兒訓練的詳情,欲知道更多關於發展遲緩的詳情,請瀏覽助展會網頁 http://www.pdachild.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