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孩子不快乐?
当孩子 1-2岁开始,父母便安排孩子参加朋友的聚会或游戏小组,希望他们有更多与人相处的机会。 但发现希孩子不快乐,究竟孩子出了甚么乱子?
孩子不快乐4个案
个案 1 王太的儿子
嘉伟, 今年3岁, 老师的报告说, 他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不理睬别人, 甚至对老师的说话也没有反应。 他不会说话, 也不懂得怎样去玩, 跟不上常规, 被别人欺负时, 也表现得无动于衷。
个案 2 张太的3岁儿子
子俊, 入学一个月后仍未能与同龄小朋友一起游玩, 他虽然有兴趣参与游戏, 但不懂得如何加入, 也不明白游戏规则, 更不会用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老师认为子俊有学习迟缓的表现。
个案 3 同样是3岁的
陈子轩, 生性害羞, 每到一个新环境, 只会紧贴母亲身旁。 入学后一个月, 老师发现
子轩仍独坐一角, 看着别人玩耍, 从不参与。 老师建议
陈生多安排一些社交活动, 改善
子轩的情况。 但
陈生认为自小已经为儿子安排足够的活动, 让他多接触别人, 但仍是没有帮助, 所以也感到十分无奈。
个案 4 杨生的儿子
子华, 同样是3岁, 喜爱与别人玩耍, 但总是以吵架, 甚至打架收场。 小霸王入学后一个月, 仍未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而他的表现, 也使他受到小朋友的排挤。
以上四个案例, 同样是小孩未能融入群体的表现, 虽然他们的原因各有不同, 但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将问题划分为 4 大类:
1。社交发展有偏差或迟缓
基本上, 孩子先发展与成人的交往, 透过互动, 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的沟通, 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3岁后, 便渐渐由与成人的交往转变为与小朋友的交往, 这是一种自然的发展过程, 也因此在入学时, 便有兴趣与其他小朋友玩, 也会与别人沟通。同时, 孩子能发展出同理心, 理解人的心意, 开始明白一些游戏规则, 每人的身份或角色, 故此能参与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 【请参阅附表:幼儿社交发展进程】
但一些有自闭症倾向或全面社交沟通发展障碍的儿童, 便未能融入群体, 严重者, 只会活在自我世界中, 没有兴趣与人交往, 甚至对别人的行动没有回应。 轻微者会独坐一角作旁观者, 虽然很想与别人交往, 但不能表达出来, 也不明白或不懂得与别人玩耍, 最终只是以发脾气, 打人等方式来发洩。 整个社交发展比别人慢上一至数年不等, 因此, 没有同年的小朋友愿意与他交往。 王太的孩子便是其中一案例, 若你怀疑孩子有同样的情况, 应该立刻找专业人士作评估, 设计合适的训练, 相信可以得到改善。
2。整体心智发展迟缓
张太的儿子属于整体心智发展迟缓。 即在思维上、情绪上、语言上, 甚至动作上的发展同样缓慢。 思维能力不足, 引致孩子不能明白别人的说话, 和不能听从老师的教导, 也缺乏玩玩具的技巧。 因思维发展不足, 玩具对他们来说, 可能只是用作敲打或摆放, 但一般同龄的小孩, 则可以利用玩具作出不同象徵性的玩意。
这些小孩虽然有社交的意慾, 但由于在沟通、思想、语言表达和动作方面的偏差, 加上同龄的小朋友不懂得带领他一起玩耍 , 因此, 常常不受理会, 或被投诉。 家长若发现有这些情况, 应尽快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
3。天生性情内向
天性内向和天性外向的小孩, 发展不一。 天性外向的小孩适应能力强, 各方面的发展比较良好; 天性内向的孩子, 适应能力较弱。陈生的儿子便属于后者。 当这些小孩处身于一个新环境时, 通常只作旁观者, 需要很长时间去熟习。 因应这种情况, 家长应安排一个少人而固定的社交圈子, 让他慢慢学习。
但有些家长天性外向, 认为社交是很容易的, 所以急于让小孩参加不同的社交群体, 不明白小孩的困难, 而造成弄巧反拙的情况。 但天性内向的家长也同样犯了心急的毛病, 他们错误地认为多见世面便可以改善, 但过度或过量的转变, 让小孩缺乏安全感, 从而对社交却步。
因此, 我们建议家长, 接受每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性情, 为他们安排一个长期玩伴, 让他先作观察者, 在情绪上有充足准备, 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而老师方面, 可以为这些小朋友安排一个稳定的小朋友坐在旁边, 成为玩伴, 从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4。被宠坏的小孩
杨生儿子的霸王表现, 基本上是来自家庭教育。 由于是独子, 自小受到父母和工人的纵容, 物质和情绪都太容易得到满足, 未能接受失败, 也不会与别人分享物品; 同时, 在家里, 打人是一种被接受的行为, 结果, 这些行为也一併带到学校去。 由于现时社会都是小家庭为主, 家境富裕, 小霸王便是其中的产品。 父母期望子女行为得到改善, 快乐地成长, 本身先去上堂, 学习怎样做父母, 订立家规, 执行奖罚计划, 与孩子一起学习与人相处和表达情绪的方法。
除此以外, 一些突发的家庭问题, 如夫妻不和、离婚、家庭增添新成员等, 都会为孩子带来不安情绪。 找出问题所在, 配合适当的解决方法, 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否则, 可影响孩子的自我形象, 及日后与人交往的能力。
有付出便有收穫
我们相信, 每个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一切都要付诸行动才有实现的机会。 现代的父母, 需要付出精神和时间去学习如何做个专业的父母, 学习如何了解孩子, 接受孩子, 找出问题, 然后对症下药, 以一个乐观 的态度与孩子一起成长。
附表:幼儿社交发展进程
|
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 |
人际关系的发展 |
0 – 1 岁 |
自我所知有限
对镜子中自己的影像和自己名字有反应
利用自己身体去探索环境 |
成人对其情绪上的需要作反应时, 会改变沟通方式
用简单动作或声音去表示自己的需要
对声音或其他人的逗弄作出反应
玩一些简单而需要与人沟通的游戏
自我中心
主要与成人沟通 |
1 – 2 岁 |
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能表示自己的喜好
把自己的物品向人展示
能指出一、两个身体部份
能辨别照片中自己的影像和自己的物品
渐渐独立, 自我中心 |
自我中心
在成人要求下, 把物件给予别人
主动与成人在游戏形式下分享物品
对熟悉的成人表示好感, 如受到亲吻、拥抱
在成人提示下做基本社交动作, 如飞吻、请请等
只观察朋辈游戏, 不参与群体 |
2 – 3 岁 |
主动用说话动作向人要求欲取的东西
坚持自己去作尝试, 自我意识醒觉
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重视和区分自己的物品 |
自我中心
反抗大人的权威
对别人的情绪作出回应
在成人提示下, 懂得轮候、不拿取别人的物品或一起使用公众物品
玩伴开始由成人转向其他幼儿 |
3 – 4 岁 |
能说出自己的年岁和性别
对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
能画有眼、鼻和口的人脸
自我概念建基于成人的评价上 |
观察和模仿别人, 并作简单交谈
对某几个儿童表示特别友好, 并主动与友伴交谈
对跟熟悉的成人的社交接触, 作出合适的回应
能用言语去安慰友伴 |
4 – 5 岁 |
能画一个完整的人体
对身体运作有兴趣
喜欢与同伴比较, 在意胜负
自我概念建基于成人的评价上 |
主动与人分享玩具或物品
主动与人交谈
留意他人的情绪反应
在群体活动时会服从多数人的意愿 |
5 – 6 岁 |
自我介绍有关自己的资料
能估计自己的能力, 又乐于尝试
能说出的自己的想法并付诸行动 |
喜欢讲惹人发笑的说话
按游戏规则参与竞争性游戏, 并接受胜败成果
与三数位年纪相若的儿童结成「朋党」 |
6 – 7 岁 |
不能忍受输给别人或遭受批评 |
孩子开始想脱离父母的管束
群体观念淡薄, 人际关系也大都针对某一个人 |
口述:陈玉珍 助展会儿童发展治疗顾问
笔录:王帼仪 助展会前教育主任
学前教育 (荷花出版社) 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