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可以「随心表达」了!
初初认识初小生的阿敏时,她已经有很多说话想分享,也好像不太怕生地在房间走动、探索不同的物品,接触下来才发现这些都是她掩饰紧张的行为,面对导师的一些提问或闲聊时,无错,她的确很多说话分享,但一旦问题涉及个人时,她便会开始转移话题说一些描述性、知识性的对白,例如在导师问她今天想玩甚么时,她却开始介绍不同枕头的分别,或透过在房间的走动、身体的忙碌,来掩盖、或避免回答这些需要「表达自己」的问题。
这也成为父母的担忧,因阿敏无论在家、学校、或助展会也都很同步,都是个甚少表达自己真正内心说话的孩子,期间我们尝试透过物料和空间来创造游戏,藉而引导阿敏我口说我心,说出自己想法和心意,慢慢地,我们发现了另一面的她。
小心翼翼,严守规矩
可以形容阿敏为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做着规矩允许下的事。她在学校老师眼中永远是个好学生,遵守规矩、不做坏事的她使老师对她赞不绝口;然而,在同学、朋友的眼中,她却容易成为那个不合群的人。因阿敏太过守规则,和发育期时总想使点坏、驳驳嘴的同龄人相比则显得过于格格不入。近年疫情持续,孩子少不免要透过zoom上课,专心程度也难免会大打折扣,而阿敏总是那个由头专心到尾的学生。因平时老师规定要先举手再回答问题,即使自己很想表达意见,阿敏也会严守规矩, 老师未有叫到自己名字而忍口不表达,而其他同学们则想说便立即说出口,这对阿敏来说,其他同学是不遵守老师规则的行为,因此她会在小息时责怪「破坏规矩」的同学,惹来同学的不悦也毫不察觉,全因这些行为在阿敏眼中是一个乖学生都应该有的基本行为。
和阿敏父母沟通后,了解到她从小便是个很守规矩的孩子,从来未见出现任何想破坏、搞搞震的行为,只做大人认为对的事,因此导致她甚少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针对这方面,我们开始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破坏性的活动,推、撞、扯、撕……透过不同的动作和物料的配合,让阿敏接纳其实在大人的允许下,自己是能够搞破坏的,包括破坏自己一些认定的规矩。
印象很深刻,初初的阿敏根本未能享受其中,她只是把这些破坏活动当作一个老师给予的任务,而非由心而发地想做。当我们想和她玩砌墙推倒时,她很理性地计算怎样砌、怎样推才能更有效地把墙推倒;当我们玩骨牌时,因阿敏所认识的骨牌都是用手推到的,因此当我们尝试用脚踢倒骨牌时,她很大反应表示不能用脚踢。
玩是没有对和错
既然这条路行不通,我们便尝试由阿敏的身体感官刺激出发,再配合不同的Messy Play,让阿敏从体验玩到「污糟邋遢」中感受这个世界上的另一面,让她在安全的环境下无规限、无束缚地玩乐, 没有特定的玩法、没有对和错。
我们开始从简单物料入手,厕纸、胶纸、尼龙绳、食物……一步步打破阿敏心中的既定印象。这条路似乎行得通,由一开始还有点拘谨、认为玩厕纸、玩食物只是浪费、没什么好玩的她,渐渐地,开始享受当中的乐趣,竟会主动问我「我们今天是不是继续玩尼龙绳呀?」。把厕纸撕碎、用胶纸黏满房间、把尼龙绳绕住对方身体、用棉花糖画画等等,这些以往不被阿敏接受的行为,我们都通通做过不止一遍。
走出自身框架
经过半年的训练,阿敏仍然会有一些自己的小规矩,但对比以往更容易在大人的引导下放下这些规矩,能够为意并跟随自己的心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在其中,而非再计算着「是否做到」、「怎样做得更好」等。父母也回馈道:一向听话、守规矩的阿敏也开始在家沙发当弹床跳,更开始拒绝父母的一些要求,明显地感受到阿敏正慢慢打破自己身边的框架,大家都对于这个转变感到十分开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阿敏身上更多了一份情感,若要比较,以往像是个跟从指令的机械人,现在则确确实实是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训练初期,她的一举一动都像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自然脸部表情、身体动作也有所限,每次上落堂,她都是默默地在导师旁跟着行;随着心被打开、规矩被逐一打破,阿敏现在毫不吝啬地表达她的情感,看到导师时会开心地跑过来、期待地询问我们一会儿玩甚么、满足地分享自己在家或在学校的各种开心难过事件;面对父母,也开始重新表达自己的爱意,透过分享、撒娇、必要时的一些小吵小闹,其实都在逐步增进父母和阿敏之间的感情。
有时候适当的破坏、适当的曳也很不错,阿敏这份打破规矩、随心所欲的心虽然迟到,但我们也为她后来追上的进步和改变而感恩,期待阿敏在成长路上继续发光发亮!
个案导师
特教导师 戴姑娘
儿童发展治疗顾问 陈姑娘
延伸阅读
回回復童言交流。 从「选择性缄默症Selective Mutism」康復过来
沟通表达不只言语训练,还需兼顾心理情绪 – Joey爸妈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