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ing

晴朗媽媽的過來人語

「養兒一百日,長憂九十九。」子女健康成長固然是好,但一旦發現子女出現發展或學習問題需要支援,家長除了心理負擔外,還會經歷怎樣的考驗?晴朗媽媽這七年的經歷,或許可以給其他家長一點參考。
 



面對事實

不少家長都寧願相信自己的子女是最好的,有時更可能為此而拒絕承認子女需要協助;然而也有相反的時候——家長察覺子女有問題,希望尋求協助,卻被親友勸阻。
 
自從家中外傭離職後,晴朗媽媽親手照顧兒子,即察覺到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發展與人不同:「起初往政府診所進行評估,對方指晴朗正常;其他朋友也叫我不要花錢做甚麼訓練;連我媽媽最初也勸我毋需找協助,說小朋友大一點就慢慢會好;我得明確告訴他們,不是的,晴朗的情況不是那樣。 」她回憶說。
 
幸好平日勇於嘗試的晴朗媽媽,沒有聽從親友的意見,寧可著手把問題解決,也不願自我欺騙:「我跟自己說,願意試,就有一半機會成功;不試,機會就是零。」她說。
 
尋求專業意見
有些家長即使發現小朋友成長有異,心中忐忑不安,卻不主動找專家做咨詢或評估。晴朗媽媽說,聽過一些家長會上網找資料,看亞氏保加症、自閉症的徵狀,當發現子女出現多項徵狀時則憂心忡忡。她說與其心慌慌,倒不如聽聽專家意見。
 
及早介入
晴朗媽媽又強調,尋求協助絕不能怠慢,以免錯過了糾正的黃金時間,最後為時已晚,或是要多用幾倍力量去補救。
 
「晴朗有一個同學和他有同樣的問題,但他小二才開始到其他機構接受訓練,結果進展也沒有晴朗那麼好; 他的母親也說訓練成效不大。晴朗和他一起上足球班,教練要他們帶球前進,晴朗也做到,那同學卻是怎樣示範也做不到,看來大抵就是錯過了最佳訓練時間。」晴朗媽媽覺得一旦蹉跎,可能會浪費了一個孩子,所以一發現問題,必定儘快解決。
 
審慎選擇
市面上有政府資助及私人機構為有需要兒童提供各種訓練, 晴朗媽媽認為每個小朋友需要不同,別人經驗固然需參考,但也不可盲目跟從,必須自己小心決定。
 
「最初在網上看到好些家長分享關於助展會的訓練詳情,先是對助展會留下良好印象。後來看到有些在政府名單上的機構,申請要求十分複雜,反而助展會就直接得多,而且收到查詢後的回應也即時、詳細。」
 
除了反應迅速外,晴朗媽媽又對助展會能提供試班、歡迎家長走進訓練課中感到較有信心:「助展會則能按晴朗的需要給予個人化訓練,導師也會和我交代訓練詳情,我覺得這些貼身服務非常重要。」
 
晴朗媽媽還記得訓練初期玩的鞦韆遊戲,起初看來不過爾爾;卻原來從遊戲中,晴朗學會了距離感及速度感 ,也開始更能專心坐下來,成為最有成效的訓練之一。
 
她又指,聽到有家長因曾帶子女到不適合的機構訓練、令子女的改進成效有限,最後需改到其他地方重新開始:「即使那些機構花費較輕,但假如幫助不大,那豈不花了冤枉錢,還誤了訓練時間?」
 
互相配合
要協助孩子,父母絕不能假手於人,晴朗媽媽也一樣,積極與導師配合。每節訓練後,晴朗媽媽會與助展會導師討論:「導師會交代晴朗做了些甚麼,表現如何,及回家後有何可以跟進。」就是這樣,她聽從了導師的意見,除了曾在家仔細地逐步教兒子晾摺衣服,加強他的自理能力外,也把握一切機會,帶晴朗到外邊玩去看世界,改善他的社交能力。
 
積極溝通
訓練發展遲緩兒童是一段長途賽,沒有人會一直順利到底,中途有任何困難,即時支援也十分重要。「有時在家中發現一些問題不知如何處理,我會打電話或親身來向導師請教,再回家試著解決。」家長不恥下問,加上助展會樂意隨時支援的態度,可幫助兒童在訓練以外其他生活環節也做得更好。
 
勿忘自己
為子女焦急奔走而頭暈轉向,相信是不少發展遲緩家長的心聲。晴朗媽媽也無異:「初為人母要處理晴朗的問題,當時滿腦子只想解決問題,一切都匆匆忙忙,做完這個訓練又趕下一個,整個人生都是圍著晴朗。」她苦笑說。
 
近年她終於有心思靜下來,發現生活中沒有了自己,也忽略了丈夫。經過檢討,包括確認兒子的情況已進了一大步後,終於重新放好一家人的位置,改善了家庭關係。
 
「如果自己也不開心,如何為家人帶來力量?」晴朗媽媽領悟出這一點,決定給自己「抖氣」的空間,「淡定」面對兒子的成長,令自己和晴朗都可以活得輕鬆一點。
 
 
 
 
助展會非常感謝晴朗媽媽與我們分享她與晴朗的學習經歷。欲知道更多關於發展遲緩的詳情,請瀏覽助展會網頁http://www.pdachild.com.hk。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