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享

明安‧ 你我的沟通


我与明安(化名)用泥胶制成小动物,准备打开话匣子,说说大家眼前这小动物的模样和制作它的原因时,明安便抢着要先说。难得他这么主动要说话,我当然洗耳恭听,心里更暗自欢喜,觉得这活动能成功引起他说话的动机。明安做的是一只恐龙,他一开始便滔滔不绝,将他脑袋所有对真实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身高、体重、生活习性、分佈地区等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那些资料是如何的鉅细无遗,大部分我也闻所未闻。眼前的他活像一本百科全书,可是,我俩不是在沟通呢!

有些人可能会说:「孩子像百科全书,不知是多少家长梦寐以求的事,且孩子也愿意开口说话,说得又详细,那有什么问题?」其实,当时我虽然坐在明安面前,可是从他的眼神、说话的内容、态度,就知道他根本不是在跟我说话。他根本没有为意我的存在,忘了我们原先计划的谈话内容,也看不见他的泥胶小恐龙;更甚的是,他没有了「我」这个主体,忘了他自己的存在,他已陷入他的恐龙世界里。

如小心留意明安的说话内容,便能发现他每句话的主语不是以「我」为首,也完全没有提及他自己所做的泥胶小恐龙。他只是不停地说:「恐龙是……恐龙是……」,那显示他并不是站在「我」的角度来分享他对恐龙的见识,他也忘了要跟我分享他自己做小恐龙时的过程、想法和感受,他整个人像被恐龙佔据了。在他的脑海中,全是以往在百科全书上看到有关恐龙的资料。他的脑袋开启了这个恐龙资料库,且不断的以高速运作,他的嘴巴只是在宣读这些讯息而已。

针对明安这方面的困难,在接下来的课节,我特意与他一同用泥胶做恐龙,并练习「我」字句。我先用「我……」说出我眼前小动物的特点、制作原因等,然后问明安:「我说完我的,你呢?」或「你的泥胶恐龙又怎样?」等问题,然后他便用「我……」这句式开始叙述。我希望透过参照这固定的句式,来提醒他是以「明安」,即「我」的身分,结合他已有知识,与我分享感受及眼前所见的事物。这样的练习,一是帮助明安较容易掌握怎样进行分享;更重要的是,是希望通过我和明安叙述同一个客体(恐龙),叫他意会到我们接触外界的人、事或物时,是有主体(我)及客体(人事物)之分,亦让他明白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观点,从而提高他的自我和自他意识;除了用运用语言外,我也刻意运用身体动作。当我开始说话时,我用手指着自己,到明安时,便指着或拍拍他,提醒他参照体的转换和以他的身份说话。

这练习进行了三节,三节的引导策略和形式相同,只是泥胶制成品主题有所不同。最初,明安虽然能用「我」字句来进行分享,但仍显得不自在,有时仍会不自觉开启脑里有关主题的程式,需要导师的提醒。但在第三节中,明安已能站在「我」的角度,向我讲述泥胶公仔与他自己的关系。在谈话当中,明安与我的眼神交流多了,有时会还向我发问:「你呢?」、「你又是否一样?」这显示他也想知道我的看法,在意我的存在。明安能有这改变,除了这三节练习外,还同时进行了其他不少有关主客体的角色互动游戏,互相配合,效果自然相得益彰。现在,我感觉到我俩真的在分享、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