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分享

身体功能与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两句老生常谈的箴言,用在帮助学障孩子找出其根源困难和解决之道,正是非常适切的指引。
 
 首先,究竟人们学习的工具是什么呢?可能我们即时会说:「当然是负责思想的大脑啦!」可是,再观察一下,就会留意到,身体才是我们最原始的学习工具。这里说的「身体」,主要是指头、躯干、四肢、眼睛和耳朵。只有身体发展成熟,我们才能端坐直立、手脚灵活、眼到和耳到。这样,我们才可专注和轻松地发展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和接受体艺教育。           
 
 让我们来看看学障孩子的身体表现。当孩子坐着工作时,他们的头部及胸腹或多或少会向前倾,或向左右倾侧,他们或用手把头托着,或像无腰骨般塌下,或如坐针毡,屁股四处动弹,又或双脚不能着地,不停地摆动甚至放于椅子上。
 
此外,有些孩子在转动头部时,他们的身躯也会不期然地跟着动。表面上,他们是不专注,安坐不定,但其实这是婴儿时期,其原始动作反射未统合成熟的表现。当孩子站立时,情况也跟坐下时差不多。他们的头未能顶于天,脚未能立于地,背部未能挺直;不是常挨来挨去,就是走来走去,有时甚至会跌跌碰碰的。
 
总之,孩子就是未能轻松地保持挺直端正的坐姿和站姿,而这些情况代表了孩子的头部、腰身和盘骨的独立操控能力未发展成熟,带来的结果不单是大肌能弱,亦影响双手、眼睛和耳朵功能的发展。
 
学障孩子在执笔书写或做劳作时,左右手常有协调欠佳的情况,如只运用单手工作。此外,由于头和上身发展未成熟,膊头、手肘、手腕的操控能力也被拖慢,故其手指常见笨拙,阴力不足。执笔时不是握得太紧就是太松,控笔时力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手易倦,字体整齐但写字速度慢等。
 
 眼睛运用方面,对学障孩子也是一大挑战。无论视力怎样,由于头部未能稳定或位置感应欠佳,眼睛对焦调节较难;加上眼肌(每只眼有三对眼肌)发展很多时都像小手肌一样,发展未成熟,故在眼球追纵、远近距离对焦和双眼协调方面,他们亦见落后。所以,孩子在阅读和抄写时(加上手功能欠成熟)常出现错漏和速度慢;抄写黑板和抛球接球等这些远距离手眼协调的工作,就更显困难了。
                   
耳朵运用方面,虽然学障孩子的听力一般是正常的,但是他们常出现听不完全、听有错漏、很快忘掉内容(短期记忆量少)、或只听到大意但遗漏细节的情况,故读默、聆听和抄笔记皆是其困扰。 
 
 孩子的身体功能差异在其幼儿时期已能见端倪,而大小肌协调困难也是学障的早期特徵。笔者眼见不少中小学生,他们的身体功能只停留在幼儿或初小程度。要有效帮助学障学生解困,身体功能重建是不可或缺的第一步。
 
根据过往的经验,无论孩子是幼儿或青少年,通常经过一至三年的体感训练后,其身体功能大多能追上大队,或至少拥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语文学习和参与体艺活动。这结果当然是依赖专业的辅助,找出个别孩子训练的起步点和路线图, 再施以有效的方法和足够练习量,才会成事。
 
笔者发现,有效的身体功能训练蓝图是这样的:先以手触按摩来放松潜藏在身体肌肉关节内的压力;有时需加上心理辅导,使家长和孩子能有心理准备接受训练;接着用肌膜放松手疗法,或被动式的节奏运动,将头到脚、左到右的能量接通;然后由头部开始,训练所有大关节的自主活动和定力及做反射克制运动,再来各种感官统合运动;其后加入小肌和眼肌训练,最后需要进行语言、思考和体感一起运作的、具目标性的活动,以激发左右、上下及前脑的协调。训练能否成功,其实是建基于每一阶段是否做得圆满。
           
            除了寻求专业协助外,家长日常也可鼓励孩子试做以下一些具疗效的活动:
  • 身躯平衡、盘骨位:坐在大的运动球上,双脚着地作弹动(可跟着音乐做) 或提脚保持平衡数秒。
  • 手感:多搓大面粉团或陶泥,粉团或陶泥必需够大,让孩子能用手掌作按压和搓揉。
  • 放松、触感、亲子:多替孩子按摩,特别在背部、胸部、上肢及脚踝上
  • 手眼协调:面向墙壁,来回用拍打球,例:打乒乓球
  • 全身感统活动:每天带幼小的孩子到游乐场玩耍不少于半小时,最好在放学后,或做功课前去
 
若然学习的器具被磨利了,学习的障碍必可跨越,大家齐来起动吧!


陈玉珍姑娘 助展会儿童发展治疗顾问、香港註册职业治疗师

关顾学习障碍週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