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Studies

常為你鼓舞:發展遲緩兒童努力追上了



10歲的晴朗(別名)是個活潑的男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天生好奇愛玩,但也開始會「扮大人」,懂得在適當時候反過來安慰媽媽:「你唔好唔開心啦,我盡咗力㗎啦」。
 
小朋友一句簡單的話,或許對大部分父母而言並不稀奇;但事實卻是,有發展遲緩徵狀的晴朗,今日能代入母親所感,作出安慰性回應,又能像其他同齡小朋友般平穩成長,一路走來殊不容易,難怪晴朗媽媽聽到這句體己話時,感受份外不同。
 
「慶幸當日儘早為兒子提供訓練,令他可以及時 “back to normal”。」晴朗媽媽現在心中踏實多了,回想起幾年前緊張的日子,還能笑著娓娓道來,證明努力並沒有白費。
 
晴朗媽媽在兒子兩歲多時,發現他只會說單字,平日專注力亦欠奉,和他人的眼神接觸遜於其他小朋友,更常常叫而不應,情況甚至比一歲時倒退。
 
同一時間,晴朗又常在睡覺時驚醒,而且嚴重鼻鼾;她們一家於是四出奔走,最後公立及私家醫院均證實晴朗患有睡眠窒息,情況嚴重,獲安排即時進行手術。
 
尋求協助
解決了睡眠窒息的問題,晴朗媽媽即著手解決兒子的發展及學習問題,背後的推動力,除了愛子心切外,也因為擔心日後才補救太遲:「如果長大了才處理,我不知道會否來不及,我不想他到十八歲時才來怨我」,晴朗媽媽說。由是,晴朗開始了來助展會訓練的路。
 
晴朗初來助展會時,只有三歲四個月。除了母親所形容的徵狀外,助展會導師也發現他性格易衝動、身體協調能力差。助展會於是為晴朗安排了手眼協調、語言及認知治療等,讓他先樂意和人社交,再提升他的探索力和情緒穩定能力,後來就是各式各樣的小遊戲,訓練他的細緻動作協調及思維想像能力。
 
經過兩年多訓練,晴朗的情況有所改善,於是在導師同意下,他在入讀小一開始停止到助展會,以看看他自己能否好好發展下去。
 
小一的晴朗,學業成績表現良好,但學期告終時,班主任還是建議晴朗尋求協助:「經過兩年多訓練,我本想讓晴朗休息一下,可是學期末時,老師說他的溝通應對欠佳,而且也坐不定,我才明白訓練還未可以停止,於是便又回到助展會繼續訓練。」晴朗媽媽解釋。
 
重回訓練
本來老師認為晴朗有讀寫障礙,也曾懷疑他有過度活躍,並介紹他到其他機構訓練,但晴朗媽媽覺的助展會能幫晴朗,而且孩子也願意再去,於是最終選擇重返助展會尋求協助。
 
在各種訓練中,晴朗有喜歡的,也有老大不願意的。例如為提升運用手指小肌肉的力度、靈活度及持久度,導師就安排晴朗上烹飪班,做他最喜歡的班戟,透過搓麵粉的動作學習;能夠做喜歡的食物,晴朗只覺是「去玩」,固然非常開心;但也對部分涉及學習中文字詞的訓練表現抗拒,甚至曾索性躲到桌下去,這是因為他最初對字詞理解和抽象思維能力欠佳,加上怕接受新挑戰及性格自我之故。幸好得到導師的鼓勵、加上他漸漸對中文建立信心,後來情況已大大改善,自此每次去助展會都是高高興興的,不會有「逼上梁山」的心態。
 
晴朗的蛻變
帶著晴朗到助展會幾年,晴朗媽媽對兒子的進步感到很高興。現己小四的他,專注力良好,再沒有「坐不定」的問題,做功課雖然也有掛住玩, 不願開工的情況, 但在也能在提點下自行完成,毋需緊坐他身旁,頻頻督促;他的學業成績不但趕上同齡同學,而且還表現不俗,成績一直保持在中上游位置,中文能力更大為改善,連字體也進步得令前班主任也刮目相看;課堂外,他跟同學交往自如,也可隨興趣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如童軍,且更毋需領袖們給予額外照顧;生活細節上,以往複雜得必須示範的行為,如解繩結,現在他能只聽從口頭指示即可完成;最近他甚至要求放學自行回家,毋需媽媽在樓下等候。最難得的是,晴朗的語言能力也「打開了」,他除了懂得安慰媽媽和身邊的人,還懂得觀人於微,有次就趁爸爸不在家,開玩笑說可以儘情與媽媽吵架,小小心靈中添了一份懂事。
 
「有一天我在播陳百強的《喝采》,我叫晴朗留意歌詞,告訴他音樂錄像中那在海上升起的太陽,就是我們對他的期望。他聽著歌,最後哭上來。我真感恩,我想他是明白那些歌詞的意思,他是成功追上了。」晴朗媽媽舒了一口氣。
 
晴朗媽媽說只希望兒子和其他人一樣,程度追得上其他人,不會和社會脫了軌:「我們總得放手讓他們自立,父母在人生中途總會下車,不可甚麼都幫他做,所以只能儘量教會他。」
 
追了多年,在父母、助展會及晴朗自己的努力下,他終於追上了。晴朗媽媽笑著說:「這大石砸了在身多年,我終於可以將它稍為搬遠點了。我丈夫也說我可以放輕鬆一點。」她愜意地說。
 
助展會非常感謝晴朗媽媽與我們分享她與晴朗的學習經歷。欲知道更多關於發展遲緩的詳情,請瀏覽助展會網頁http://www.pdachild.com.hk。